.....

福州,鄭芝龍等一行剛剛投降的海盜頭子正在熊文燦一起探討如何對方接下來的大戰。

天啟七年(1627年,明朝起用曾經擔任泉州知府的蔡善繼任泉州巡海道,對鄭芝龍進行招撫。鄭芝龍率眾到了泉州,見到了蔡善繼。鄭芝龍之弟鄭芝虎、鄭芝豹在會見後,認為朝廷沒有誠意,於是鼓動鄭芝龍等馬上離開泉州,重新過起海上稱雄的生活。

崇禎元年(1628年,閩南又遭大旱,饑民甚眾。鄭芝龍在熊文燦支援下,再度招納漳、泉災民數萬人,“人給銀三兩,三人給牛一頭“,用海船運到臺灣墾荒定居。

鄭芝龍欲投降大明中央政府,鄭芝龍表示以“剪除夷寇、剿平諸盜“為己任,九月就撫於福建巡撫熊文燦,率部降明,詔授海防遊擊,任“五虎遊擊將軍“,離開他多年經營的海上根據地臺灣,坐鎮閩海。此時,鄭芝龍有部眾3萬餘人,船隻千餘艘,仍率領原部,為明廷守備沿海以防海盜倭寇和荷蘭人進攻,官至總兵。

作為朱由檢下令大赦免之前投降大明的一位海盜,鄭芝龍。

對於荷蘭人可是熟悉的很。

同樣也深知荷蘭人的實力不容小覷。

大明皇帝此舉,在鄭芝龍看來,無異於自找死路。

“西夷可不好惹。對西夷之戰,必須謹慎。等朱大人到了我建議先讓朱大人瞭解一下西夷的情況,在進行作戰安排。”

“就是,就是海戰不同於陸戰,西蠻又貪得無厭,為了大明的未來,請大人務必勸諫朱大人三思啊”。一名遊擊(原海盜頭子)附和道。

作為後來投降的海盜,他們和鄭芝龍是不一樣的,鄭芝龍是為了更好的發展,而他們大都是厭倦了殺戮,想要衣錦還鄉回去做一個富家翁。

在他們看來朝廷先大赦,在召集水師和西夷決一雌雄,就是為了讓他們當炮灰。

“別擔心,這次戰鬥朝廷是不會徵調你們的人和船隻的。這次召集你們來的目的,只是為了讓你們提供一下週邊的海圖。”

“海圖,真的只要海圖?”

“沒錯,只要海圖,這裡是1萬兩白銀,會按照你們提供的海圖給與對應的賞賜。”

通常情況下,1萬兩買海圖絕對算的上一個笑話。

茫茫大海,一眼望不到頭。

如果沒有海圖作為參照的話,鬼知道自己的所在位置。

也不知道自己周圍到底啥情況。萬一進入暗礁區域,搞不好就會全軍覆滅。

所以沒有海圖,戰艦就無法出航。更別提作戰了。

“我有海圖,不說只有一小塊區域的。”

“我也有....

很快在各位將軍的慷慨解囊下,總算得到了一份福建地區比較完整的海圖了。

“對了我知道你們很多人和其他海盜私下還有交情,你們回去之後幫我帶去一句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朱大人解決了西夷之後,他們最好立刻投降,不然到那時本官也包不住他們。”

....

事實上,朱由檢並不缺乏周邊的海圖,啟明商會成立以來,除了經商之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繪製各地的地圖。

大明海域的海圖和東南亞附近的海圖,也是啟明商會暗中最重要的一個任務。

朱由檢之所以讓熊文燦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示弱。

讓西夷在王師面前不至於直接不戰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