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凡是給的大明立下足夠的功勞即可封爵。

軍人以血肉之軀,保護國家,立下功勞封爵,無可厚非。

但是同樣的那些促進社會科技進步的工匠,為了大明穩定而付出一生的人,難道功勞就比軍人小嗎?

國家利益大於一切,為了國家的利益,不就是幾個不能世襲的爵位罷了。朱由檢還不至於那麼小氣。

“謝陛下.臣定當.....。”

....

第一批的50萬隻是一個開始而已。

之所以只選擇50萬,除了遼東等地,還有零星的土匪勢力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就是因為大明受制於大明的運輸體系。

開荒前兩年,尤其是開荒的第一年,所有人員的吃穿住行,全都需要朝廷來負責。

即便為了節省支出,第一批的移民大都放在海邊,甚至還計劃給他們配備漁船,來減輕朝廷的壓力,但是50萬人的吃穿住行可不是小數目。

要不是,朱定海,從日本哪裡撈了一筆,朱由檢還真不敢一下子上50萬人。

臺灣,東南亞等地才是接下來移民的重心所在。

臺灣,華夏第一大島,中國的寶島,面積有3.6萬平方公里。

是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海域,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對。

地理位置及極其重要。

臺灣農耕面積約佔土地面積的四分之一。也就是0.9萬平方公里,按照1平方公里=1500畝算,臺灣的耕地面積高達1350萬畝。

臺灣盛產稻米,種植多分佈在西部的平原地區,一年可以二至三熟。

開發臺灣,可以安置大量的災民,還能把臺灣打造成大明的一個糧倉。

對大明極其有利。

不過在此之前,必須清除西夷在臺灣的根據地。同時必須保證的大明周邊都在大明水師的影響範圍之內。

天啟4年(1624年)屬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荷蘭殖民者為建立與中國、日本貿易的據點侵入南臺灣。天啟6年(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也侵佔北臺灣。

荷蘭人無視大明在臺灣修築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和普羅民遮城(今赤嵌樓)作為殖民統治的中心,為增加米、糖等農作物產量招募福建沿海和澎湖居民遷往臺灣開墾。

除此之外荷蘭殖民者實行強制統治,把土地據為已有,強迫人民繳納各種租稅,掠奪臺灣的米、糖,將其收購的中國生絲、糖和瓷器經臺灣轉口運往各國,牟取高額利潤。

如此無視大明天威的勢力是時候該清理了。

臺灣也該回到大明的懷抱中了。

“西夷,佔據國土,辱我的大明百姓,傳令朱定海攜帶主力軍艦南下,務必收復臺灣,驅逐紅夷。

各地官府,必須無條件滿足朱定海的命令,違著朱定海可先斬後奏。”

經過幾次偷襲之後,日本水師的大部分戰艦,不是被毀,就是被朱定海截獲,現在朱定海,手下光戰船就有800餘艘。各種運輸船隻更是不計其數。

三五年之內除非日本人開掛,不然不可能會對的大明北方沿海造成影響。

要不是這樣,朱由檢還真不敢讓朱定海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