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早朝剛剛結束沒多久,百官還沒有走遠。

“陛下。有何要事?難道是遼東出變故了?”

因為剛剛愣了一段時間,再加上黃錦聽到朝鐘之後,比較著急,居然是第一個趕到金鑾殿的。

看到龍椅上坐立不安的朱由檢,急忙問道。

“對了怎麼把這個倔老頭給忘了。”看著匆匆趕來的黃錦,朱由檢臉色忍不住的開心了起來。

其實此刻的黃錦正值壯年,並不算老。但是因為他太講究原則了。

自從朱由檢做做樣子稱讚他有魏徵之風之後,凡是自己做出的一些不合禮的事情來,下朝之後,黃錦必然會道御書房向朱由檢提意見。

他讓朱由檢想起了前世被高中英語老師支配的恐懼。

雖然朱由檢心裡清楚對方是為了自己好,但是心中依舊對他們有一絲的抗拒。

說白了就是感覺他們有點煩。

....

其實對於陝西旱災,朱由檢是早有準備,在自己登基之前就讓啟明商會在西安,延安,漢中,慶陽....等地囤積了大量的糧食來對這個旱災。

登基之後,更是明裡暗裡的坐著準備,以防陝西出事。

錦衣衛和密衛更是一明一暗的嚴密檢查陝西天氣情況。

陝西大旱的訊息其實早都傳遞到京城了,得到訊息之後的朱由檢除了下旨免除陝西乾旱地區的稅收之外,還讓人制定了一系列的以工代賑的方案。

以工代賑想比普通的救災而言有下面幾條好處。

第一,透過組織賑濟物件參加工程建設,使賑濟物件得到必要的收入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達到賑濟的目的。

第二,在政策實施地區形成一批公共工程和基礎設施,對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長期發揮作用。

第三,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地區勞動力剩餘問題,有利於社會穩定。

第四,可以把大量的陝西等地的勞動力轉移出去,從而降低朝廷運輸糧食的壓力。

第五,可以....

可以說,以工代賑是解決陝西動亂的最好的一個辦法。

但是所有的一切的前提就是必須的保證把所有膽敢伸手的人都卡卡了。

不然在個通訊落後的年代。朝廷出的幫助災民的政策,不禁救助不了百姓,反而還會變成那些畜生壓榨百姓的手段。

現在陝西大旱的影響已經開始逐漸顯現了,根據密衛的情報顯示,不少貧苦的百姓,家裡的餘糧只夠堅持一個月的了。

再加上路上送信消耗的時間,和朝廷官員趕赴陝西需要的時間,留給大明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黃愛卿,現在大明遇到了一個大麻煩,需要你前去陝西一趟。.....”

“陛下,臣定不負陛下所託。凡是敢對朝廷賑災銀動手的,臣定斬不饒。”

“好,有愛卿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陝西之事,關乎大明的未來,朕授予你尚方寶劍一把,必要的時候可以調動軍隊進行賑災,凡是敢伸手貪汙者。無論是皇親國戚,還是鄉紳士豪,皆可先斬後奏。”

陝西距離京城太遠了,為了保證賑災順利,朱由檢只能儘可能的給黃錦便宜行事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