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元年6月初一。

魏忠賢打著修繕皇陵的旗號帶著近萬廠衛浩浩蕩蕩的進入了南京城。

進入南京之後,廠衛並未休息直接兵分100多路,直奔南直隸十四府,四直隸州,十七屬州九十七縣。

第一時間查封了南直隸的田地賬冊。和稅收賬冊。

久居高位的魏忠賢,對於地方官府的屁事可是清楚的很。

以前是他們給自己孝敬,所有魏忠賢自然懶得處理。

現在他可是代表的是皇上,尤其是被施鳯來等人坑了一把之後,立功心切的魏忠賢,自然不敢打馬虎。

廠衛之名最近這些年,伴隨著魏忠賢的崛起,可謂是兇名赫赫。

在民間甚至能到達夜能止啼的程度。

尤其是在南方,東林黨為了抹黑魏忠賢硬生生的把廠衛說成了吃人不吐骨頭的魔鬼。

也正是因為廠衛的兇名,南紙隸,十四府,四直隸州,十七屬州九十七縣,無一人敢攔。

大明國祚200多年了。那些當官的也早已經忘記了前朝覆滅的緣由了。

百姓增多,但是老百姓手中的土地越來越少。

這就導致農稅越收越多,百姓為了避稅,選擇投靠有權有勢之人,交稅的農戶減少,剩下的農戶壓力自然更大了。

朝廷優待文人,給了那些當官的一些免稅田的優惠。

但是實際上呢?

那些文人蹬鼻子上臉,根本不顧及朝廷的死活。

不把朝廷的法紀放在眼裡,

大肆接收別人的投效,把本該歸於朝廷的稅收,攬入了自己的錢包。

至於朝廷的少了這麼多的稅收,又該如何,他們又豈會考慮?

更可恨的是,很多富戶,手裡有錢有糧,仗著和文官的關係,硬拖著等朝廷減稅的時候才交。

讓朝廷本就嚴峻的財政更是雪上加霜。

只能不斷的壓榨普通老百姓的錢袋子。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朱由檢準備把鹽鐵經營權收回朝廷。

但是考慮到最近折騰的夠多了,再加上現在主要任務是消滅建奴和保證陝西安穩。

所以朱由檢讓魏忠賢此行的目的就是催收那些富戶的欠餉了,同時掩護密衛行動。

沒錯,朱由檢根本沒有把整頓南方的希望交給魏忠賢。

讓他南下不過是為了吸引東林黨的火力。

好方便密衛蒐集東林黨和揚州鹽商的罪證。

南方地區宗族林立,再加上大明這些年的重心都放在了北邊。

導致了大明朝廷對南方的影響力遠不如地方宗族。

其他的不說,萬曆二十七年,太監陳奉南下收礦稅,為何會激起民變?

普通老百姓和礦場之間有何利益糾葛?

雙方利益根本扯不到一起去,為何會激起民變?

難道真的像文官所說的那樣不堪?欺壓百姓無惡不作?

真當萬曆年間的錦衣衛是瞎子嗎?

還是說萬曆皇帝的脾氣好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