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挾天子以令群臣,強行接管了朝鮮的軍政大權。

為了保證朝鮮作為後金的糧食倉庫,代善雖然大肆劫掠,但是並未對朝鮮進行大屠殺。

....

建奴進攻朝鮮的事情很塊就傳到了孫承宗耳中,在核對了訊息的準確性之後,孫承宗三番五次的向崇禎皇帝請求發兵收復失地,但是都被崇禎皇帝以時機未到給否決了。

開玩笑,好不容易,才讓建奴進攻朝鮮,怎麼能讓孫承宗搗亂呢?

為了避免孫承宗抗旨出戰,朱由檢一方面,下聖旨招孫承宗回京,另一方面,嚴令遼東諸將做好防守準備,以免被建奴鑽了空子。

孫承宗年級本來就大了,再加上使者隊伍有意無意的拖延時間,當孫承宗返回朝京城的時候,朝鮮已經徹底的落入了代善的手中。

.....

拿下朝鮮,後金的糧草之憂暫解。代善還沒來的急高興,就被蘇破虜的一封慶賀信給氣的七竅生煙。

“我,蘇破虜,打錢。”

簡單的6個字,就要敲詐了代善500萬兩銀子,順帶還拐走了朝鮮所有的造船匠都打包搶走了。

雖然代善很生氣,但是阿敏的勸解下,最終還是選擇了給錢息事寧人。

反正剛剛打下朝鮮的後金不缺錢,而後金也沒水師,那些船匠留著也沒啥用。

而且一旦惹怒了對方,對方把鴨綠江一封鎖,後金主力就會被一分為二。

缺乏糧草供給的其他5旗,就難逃一敗,就剩下自己手中的3旗,估計難以抵擋的住明朝的兵鋒。

至於這些朝鮮兵,代善根本沒有把這群渣渣放在眼裡。

尤其是在有了漢軍反叛的先例之後,代善更是對這些朝鮮兵充滿了戒備。

開始瘋狂的欺壓這些朝鮮兵,讓這些朝鮮兵對後金士兵產生巨大的恐懼,當這些恐懼大大足夠麻木人的時候,這些人會恐懼自己手中的戰刀,遠超於其他東西。

和蘇破虜交戰這麼多次,代善很清楚,蘇破虜之所以能壓制自己,靠得就是他手中的火器。

自己手下重甲兵,甚至盾車都防不住對方的火器,再加上對方人數眾多,所有才時有失敗。

同樣火器的缺點,代善也很清楚。

射擊步驟繁雜,雨天不能射擊,長時間射擊會發燙等。

重甲兵身上的鎧甲已經夠重了,不能再增加。

決戰時的天氣,代善也不能選擇。

唯一一個能做到的是,就是儘可能的讓士兵平安的靠近明軍。

現在代善唯一一個能想到唯一一個解決辦法,就是讓這些朝鮮兵,推著盾車在前,自己的重甲兵在後,等離的明軍近了,再殺出,定能大敗明軍。

想要做到這一點,這些朝鮮兵,必須做到對自己的恐懼,超過對死亡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