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物王化貞果然不出其所料,相信中軍孫得功的計策,發動了廣寧的大部分兵力,讓孫得功和祖大壽前往和祁秉忠會合,然後向前去作戰。

熊廷弼也傳令劉渠拔營赴援。

正月二十二日在平陽橋遭遇後金軍,剛剛交鋒,孫得功和參將鮑承先等領頭逃跑,鎮武、閭陽的兵力於是也被打敗,劉渠、祁秉忠在沙嶺戰死。

祖大壽逃往覺華島去了。

西平守將羅一貫待援不至,與參將黑雲鶴也戰死。

熊廷弼駐守右屯,參議都勸其救援廣寧,但是熊廷弼心裡很清楚就自己手下的這點兵力守衛右屯有餘。

救援廣寧那就是真的是笑話了。近十萬廣寧精銳都被王化貞給敗光了,指望自己手中的不到3萬老弱病殘能幹嘛?

現在只有守住遼東的糧倉右屯,等建奴退兵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熊廷弼很清楚建奴所舉皆為劫掠。哪怕廣寧有失,只要右屯還在大明的手中,建奴的目的最多隻能完成一半,而且哪怕有廣寧的糧草作為支援,建奴在廣寧地區也呆不長。

要知道現在可是正月,廣寧百姓手中的糧食還能剩多少?

真要算下來,整個廣寧地區除了右屯之外,其他地方最多不過10萬石的糧草。

如果在加上老百姓逃難時所攜帶的物資,建奴最多隻能獲得8萬石糧草。

8萬石的糧草聽起來不少但是對建奴來說可就真的少的多了。

要知道光建奴的大軍就有6萬餘人,在加上俘虜的人,人吃馬嚼的。每天不得消耗幾千石糧草?

8萬石糧草撐死了只夠建奴消耗2個月的。

只要能堅守右屯兩個月,建奴必退,而且佔領的廣寧也必定會給讓出來。

堅守右屯兩個月,熊廷弼自認可以做的到,但是難就難在朝堂之上。難在那些只會吹牛,搶功勞的滿朝文武大臣手上。

瀋陽,遼陽為何會丟?大明百姓萬萬之眾,兵士百萬之眾,為何在遼東被小小的建奴壓制?還不是上面的人只顧黨政,不顧國家?

大明上下要真的是萬眾一心,奴酋的墳頭草估計都有三尺高了。

呸,哪來的墳頭,對奴酋來說挫骨揚灰都算好的了,還想入土為安,問問遼東的百姓答不答應。

於此同時奴酋看著眼前跪地在地的孫得功不禁心生疑惑,廣寧可是遼東的首府,城牆高大,怎麼可能這麼容易就被佔領呢?

直到2日後奴酋才大搖大擺的進入了廣寧。

從孫得功手中接手府庫之後,奴酋的臉都綠了,本以為廣寧作為遼東的首府,府庫最起碼的有個幾十萬石的糧草。沒想到只有區區不到2千石的糧草。

只夠6萬大軍人吃馬嚼一天的。

沒有收穫足夠糧食的建奴,縱兵劫掠關寧,整個廣寧陷入一片水深火熱之中。

儘管如此,加上之氣從府庫中所得,也不過1萬石糧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