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動腦子的事情,朱由檢還是交給了王承恩,讓眾人集思廣益。

當然了其中的獎勵也不會少了。

在眾人的集思廣益下,很快銀票的方案就做出了。

首先銀票方面,目前只發行1000兩的和1萬兩的。

選紙方面,採用了“楮皮”進行製作。

模板由皇宮中的能工巧匠進行製作。

印刷採用的是3色印刷。

每張銀票都設定了對應的編碼。

客戶用銀子換完銀票後,還會當著客戶的面,製作一張.....

如果客戶選擇異地取錢,需提前2個月報備。”

解決了防偽的難題,那些太監進行了簡單的培訓之後,啟明錢莊北京分行正式開業。

為了吸引百姓存錢,啟明錢莊首先採用了利息制。外加糧食穩價法

所有在啟明錢莊存錢的人,不在給保管費,相反還給利息,

糧食穩價法就是凡事在啟明錢莊存錢的客戶,都享有,白銀購糧的權利。

這一點主要針對的是大明的賦稅。

大明朝廷徵收的正稅田賦,是分兩季徵收,分別叫夏稅和秋糧。

夏稅的徵收一般截止到當年的89月。

秋糧的徵收一般截止到來年的23月。

大明其他雜稅多依附在田賦上一同徵收。

天啟朝的稅收政策,實行的還是一條鞭法。

雖然張居正死後,他的改革條款大量被廢除,但一條鞭法還是通行於全國,成為朝廷標準的稅收政策。

一條鞭法最明顯的標誌,就是不再收取實物,所有稅負全部折算成錢來收取。

一條鞭法在執行過程中慢慢變了味道,稅吏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只接受用銀子交稅。

可是,普通農戶家中哪有存銀,到了交稅的時節為了換取銀錢,只好賤賣糧食。

更可恨的是,收糧的大戶們,往往故意只用銅錢收糧。

糧食賤賣了換來銅錢,朝廷收稅卻不收銅錢。

沒辦法,農戶只好再找地方把銅錢換成銀子,這讓他們又受到另一次剝削。

借收稅的時節,操控銀子與銅錢的兌換比率,這就是很多店鋪的生財之道。

但是朱由檢是誰,他是從後世來的,知道明末農民起義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百姓被壓榨的不成樣子了,不反不行。

既然如此,朱由檢又怎麼能允許那些人,繼續透過這種辦法壓榨百姓呢?

至於銀子問題,朱由檢根本不但心,他計劃請大哥讓大明的稅收,運轉走啟明錢莊。

這樣一來,只需要少量的銀子,就能搞定稅收的麻煩了。

而朝廷又能剩下不少運輸費用,還能減輕老百姓的負擔,豈不是三全其美。

至於那些賺昧心銀錢的人,得罪就得罪了,他們還能把我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