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莊畝產2石的訊息,雖然讓那些農戶樂開了花。

但是對朱由檢確愁壞了腦袋。

朱由檢前世可是正兒八經的農村人,北方哪怕是旱地,一年畝產達七八百斤還是比較正常的。

那怕是遇到自然災害也沒有見產量低於500斤的啊。

現在2石是什麼鬼?加起來僅僅300斤,哪怕明朝的一斤是近600g,換算成後世的單位也不過是360斤的產量。(對於明朝1石到底是多少斤糧食有很多的解釋,這裡採用的是1石大概 150斤,1斤159.4g)

和後世一比那是低的可憐。

朱由檢心裡清楚,後世的高產和使用高產的種子,以及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分不開。

現在事實士兵,依靠大明現在的水平,這三樣一樣都實現不了。

化肥,農藥不用說,沒有進入工業化時代,想都別想。

育種,可以考慮,但是不能報太大的希望,畢竟這些農民雖然實際經驗豐富,但確缺少理論經驗。

育種可能需要走很多的彎路,消耗很多的人力物力,但是這是沒有辦法的事。

肥料問題,朱由檢也想過很多,最終還是把目光放到了城市中。

上次從京城出去,朱由檢就清楚,大明缺少系統的衛生管理手段。

再加上這段時間,從手下彙集的情報來看。

京城中處理生活垃圾的,都是最底層貧民。

一般情況下,這些人會直接把生活垃圾運送到城外,再買給農民賺取一點微不足道的生活費。

但是因為缺乏統一的管理,再加上很多農民手中也沒有多少錢,所以他們清理城市垃圾並不積極。

而農民呢?當然知道肥料能增加產量的,但是沒錢,也沒轍。只能靠自己集肥了。

所以大明現在的肥料行業就是一片空白。

就這樣,城市的生活垃圾,只能堆在城市角落裡,慢慢的腐敗。

這樣不禁白白的浪費了這些肥料,還給城市埋下了衛生隱患。

京城這麼大的城市,有著百萬人口,每天要產生多少農家肥。現在大都被都被白白浪費掉了。

在加上其他城市浪費的。

朱由檢估計,如果合理運用的話,每年最起碼能增加大明5百萬石的糧食。

這可不是什麼小數目,糧食是國家穩定的基礎。

如果大明每年增加5百萬石的糧食,只要有一半落入自己的手中,大明今後日子就會好過的多。

明末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歸根到底不就是被糧食給逼的嗎?

如果朝廷有糧,再做好賑災監督,農民閒的沒事了幹了才造反?

最主要的是還是肥料這一行業沒有競爭。不會觸動別人的利益。

製作肥料也很簡單,不過就是把糞尿和軋碎的草料混合好,堆積起來,再用泥土一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