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逃避現實:不敢面對殘酷的現實(比如:成績差、沒有拿得出手的特長、被同學們孤立),通常用別的媒介(比如:遊戲、跑團等)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值得一提的是:迴避型人格在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中都有存在,並且佔比差不多)

胖子看出來這些問題,然後在群裡說話很直,引起了一些人的不適。

他肯定是不滿於書友群現狀的,他想要努力改變一些東西。

但是,改變人格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情。

在我看來,所有的言語都是徒勞。

要想改變一個人的人格,除非給那個人以足夠的打擊(一般是現實生活中的),其他一切方法都是徒勞。

所以,胖子的行動註定是徒勞的。

我和胖子交流過,他說他知道自己所做所為皆為徒勞,他這麼做只是他想做而已。

這讓我想起來一個典故。

《論語·憲問》

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註釋】(1石門:地名。魯國都城的外門。(2晨門:早上看守城門的人。

【譯文】子路夜裡住在石門,看門的人問:“從哪裡來?”子路說:“從孔子那裡來。”看門的人說:“是那個明知做不到卻還要去做的人嗎?”

接下來,我要說一下我的想法。

迴避型人格是一種病態人格,如果不改變的話,會在未來的人生中吃虧的。

說實話,我也很想幫大家改變,但是我基本沒有為此而行動過,為什麼呢?

因為這玩意太難改變了,任何我能想到的行動都是徒勞。

當然,這個問題並不是說沒有解決辦法,可以用心理學方法來進行長期治療(療程可能以月為單位)。

但是,這玩意超出了我的能力範圍了。

=========期望=========

無論大家在書友群裡做什麼,搞三次創作也好,跑團語C也好,討論遊戲也好,我都無所謂。

我只是期望大家能夠重視這個書友群,而不是把書友群當成一個工具。

最近,有人(鄭重宣告,這個人不是烤魚,是另外的群友)沒有任何徵兆地突然退群了,然後私聊我說:“我達成了我的目標,群裡沒有我想要的了。”

很明顯,TA是把這個群當成實現他某種目標的工具了,他只在乎他在群裡能得到什麼,不在乎自己能給這個群帶來什麼。

我討厭這樣的人。(直球)

但是,自由永遠是我堅持的理念。

我討厭這樣的人,但是我不會因為我個人的好惡去管理書友群。(也許有些人反而喜歡和這樣的人交朋友也說不定呢?)

總之,這個書友群歡迎任何人,包括那些把書友群當成工具的人。

這個群也許會變質,也許會變冷,也許某一天再也沒有人說話。

但是,不管它變成什麼樣,它永遠在那裡存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