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書友

於是,這一場接風洗塵的宴會變為了一場軍事會議。

曹操也沒有意見,現在的還是一個大漢忠臣,自然是希望早日解決黃巾賊的。

況且皇甫中郎的命令裡提到,六月十六也就是三天後,就開始行動了,現在可以說是時間緊迫。

五分鐘後,長社的地圖已經展現在眾人的面前。

看著這地圖,溫言心中著以後一定要將沙盤給展示出來,這看二維地圖還是看不習慣啊。

不過眼下也沒有時間再製造沙盤了,也就將就著看。

由於時遷不再這裡了,所以講解人變為了劉基。

他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圈,裡面正是黃巾的大本營。

“這裡就是圍攻長社城的黃巾賊所在。”

接著,他又指了指一處地方。

“這,就是波才他之前為了防備我們所設定的後軍。不過這後軍將領已經被我們給殺了。現在主持後軍的是一個普通的黃巾小渠帥,只有幾分勇武而已。”

劉基向曹操解釋,他們之所以在這裡設定後軍來阻攔,是因為地形。

騎兵大規模地透過、用時最短的路只有這一條。

曹操看著那地圖,忽然說:“若是在此處攔截黃巾賊,肯定不可能攔截到賊首的。”

他指的正是黃巾賊後軍那裡。

沒錯,溫言之前已經和劉基商量過了該如何攔截黃巾賊的。

溫言當初提出:既然黃巾在那裡佈下人馬防止他們襲營,那麼我們可不可以在計劃實施時反向攔截他們?

劉基也和曹操一樣的意見,這處是伏擊不了波才的。

外面遊蕩著一萬多的精銳騎兵,若是營中大亂被迫逃離,波才肯定不會走這條路的。

對於曹操的話,劉基給予了肯定:“沒錯,曹都尉。不過我們依舊決定在此處佈置一萬騎兵嚴陣以待。”

眾人都聽出了意外之弦,現在這裡的騎兵有兩萬六千多,劉基剛才說只是佈置一萬騎兵,也就是說剩下的一萬六千多兵馬另有安排。

劉基隨處點了幾處地方,都是一些通往別處的路徑,不過相較於第一處,都是一些小道。

“而這四處,我們則佈置一千五百人前去攔截,力求擊殺黃巾賊的有生力量。”

最後劉基指出兩處,認真地說:“波才潰敗後極有可能去往陽翟,而這兩處則是通往陽翟的道路,所以最後的一萬騎兵分為兩部分各在此處埋伏。”

這時候,曹操提出了疑問:“請問是如何確定波才會去往陽翟?”

曹操很疑惑,因為這居然連波才擊潰後逃走的路線都預料到,這就有些誇張了。

這時候,溫言站出來了,說:“這是我們千辛萬苦探尋到的他們撤退的訊息,而且就算曹都尉不信,埋伏於這兩處也能極大可能堵截黃巾賊。”

溫言給出了不太靠譜的答案。

曹操心裡還是有疑惑的,因為這明顯是極為隱秘的訊息,而且一般來說都是有幾條備用的,但曹操也不好繼續逼問溫言了。

一來兩人的官職相差無幾。二來自己這一方遠道而來,對於這些戰場上的訊息可謂是一知半解,根本就無法支撐他的質疑,而且看溫言說得如此肯定,說不定這可能是皇甫中郎的意思。

“曹都尉,還請您選擇駐守哪一道路。”劉基看見曹操沒有再問,就說道。

既然都這樣了,曹操肯定是選擇最有可能攔截到波才的地方了。

溫言之所以讓曹操先選,也是因為他也不知道波才究竟走哪一條道路。

無論是前世還是歷史,都是波才敗走陽翟,根本沒有說明他走的是哪一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