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先生,您來評評理。”

接著就指著那半毀的牆壁,又指了指對面那人,說道:

“這本來就是屬於我的範圍,可他卻硬是說這是他家的。”

說話的那村民很是委屈的樣子,但被指責的那人也不甘示弱。

“胡說,明明是我家的。是你霸佔我的。”

“你才胡說呢!”

……

這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吵得是不可開交啊。

那老先生看到這兒,趕緊用手示意他們先別吵,聽他說。

“各位,將大家都是鄰居、都是同村的,相互謙讓一下又何妨?”

雖然兩人都聽他的話並沒有再吵了,但溫言看他們的表情就知道他們現在是迫於這位老先生的面子才這樣的。

如果後續沒有其他解決的辦法,溫言相信這兩人依舊會為了這而繼續爭吵起來。

他看見他們兩人的臉色就知道事情並沒有解決,而是壓制了而已。

他這時向一名小吏招了招手,這是之前他派遣過去的,只不過看他這樣子很明顯是調解失敗了。

不過因為他先來一步,所以一些基本的情況那小吏也是有所瞭解的。

兩人接頭交耳好一會兒後,那老先生看向那兩人。

“兩位,不如雙方各退三尺?”

“依我看來,你們兩家的房屋靠得太近了。這樣出行時也不太方便,若是都相讓三尺,那麼你們就會得到六尺小巷,這六尺小巷可不得了啊,它能······”

那老先生說了一大通的好處,溫言聽到後也有些目瞪口呆了。

這口才,放在現代妥妥是一個銷冠。

聽到這六尺小巷,溫言就想起了一首詩,情不自禁地念了起來:

千里家書只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村長好文采!這詩很是應景啊!基,甚是佩服。”

老先生又慢慢品讀了一番,特意將那句“讓他三尺又何妨”單獨拎出來。

就這樣,一件本來頗有些棘手的鄰里糾紛就這樣被他以三寸不爛之舌搞定了。

於是一行人就又返回到城主府了。

在路上,溫言一直在思考,他究竟是誰?

自稱“基”的歷史人物他實在是想不起來了。

等到他們在大廳裡落座好後,他這才一本正經對溫言行了一禮。

“山野之人劉基拜見溫村長。”

聽到這名字,溫言的腦海“嗡”的一下宕機了。

他······他他是劉基劉伯溫啊。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的劉伯溫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