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每一個國家都有一個,是這個國家的政治中心。如果皇城被外國勢力攻破了,就代表這個國家滅國。

至於其他的王城,每個國家的數量都不一樣。

最多的當然是我們華夏了,足足有五個之多。分別是:長安、錦城、建業、咸陽、廣饒。

可能一般人看到這廣饒很不理解它為什麼被《征伐》收錄為王城。

大家結合一下它的所在地就知道了,黃河入海口就在這廣饒這裡。

黃河對於華夏來說是母親河,意義重大,而且到時候起開國戰後這地方更是戰略要地,只要廣饒不失守,敵人就只能攻打沿海城市,想深入腹地只能層層推進。

巨城那就更多了,這裡就不一一細數。

經過趙括的簡單介紹,溫言也稍微瞭解到如今的寧壽村現狀。

【寧壽村】

【人口】3269

【民心】75

【軍隊】1500

【建築】初級醫館(1),初級裁縫店(1),城主府(1),初級軍營(3),初級校場(3)……

一些基礎建築村子裡都已經完善好了。

之所以軍營和校場要建這麼多個,是因為溫言吩咐的,所以這才三千多人口裡有一千五轉成士卒的,這比例基本已經達到了一比一的恐怖地步。

幸虧這些士卒不需要靠村民來養,要不然村民早跑光了。

來到村裡,溫言看見每一個人都在忙碌著,有除草的,有蓋房子的,有肩上扛著鋤頭往外趕的。

一副欣欣向榮的樣子,溫言不禁誇到:“百川,你管理得真不錯。”

趙括聽見後卻笑了笑,“主公,這可不是括的功勞。”

趙括雖然也能管理人,但軍、政方面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是趙括的話他可不能將這村子一個月就升級為高階村落的。

“主公,我管理村子可沒有這麼厲害,管理村子的是另有其人。雖然他並沒有透露姓名,但據我觀察,他可是一位大才。”

溫言聽到這麼一說,溫言頓時對趙括口中的“大才”感興趣起來。

本來他還驚訝趙括居然還有行政的天賦,居然將民心提升到75點這麼高。

原來是另有其人啊。

“那我可以到底是誰呢,居然連百川你都自愧不如。”

趙括也不廢話,知道“百聞不如一見”的道理。

他吩咐其他人回到各自的崗位上,他自己就跟溫言一起往城主府裡走去。

如果將村子比作一個國家,那麼城主府就是首都,是政治中心。

所以說城主府他不僅僅是一個領主所居住的地方,更是辦公地方。

趙括所說的“大才”基本上都會是在城主府裡處理村內的政務。

不多時,溫言就和趙括來到了城主府,恰好就有人從裡面出來。

溫言觀察其相貌,大概是四十多塊五十的年紀。

本以為他只是一個平常小吏而已,誰知道趙括看見後徑直將他給攔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