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你們就叫瑾瑜和子壑吧。”

文軒樹羽蓋,乘馬鳴玉珂”,“珂”字在其中,指代美玉裝飾品,象徵美好事物。而瑾瑜也泛指美玉。

“巖”字一般是指高峻的山崖,壑與它也挺搭的,何況溫言將來是打算將他培養成一名統帥的,要做到胸有丘壑才行。

溫言腦海裡突然想到了這兩字,對於他們倆的名也頗有些相得益彰的意思。

徐巖好歹也是讀過一些書的,所以也大致這兩字的意思,對於這字也挺喜歡的。

王珂更是如此,一個大老粗根本不懂得欣賞,只是覺得這字好聽。

“瑾瑜(子壑)拜謝主公。”

看著他們兩人離開的背影,溫言再次開啟他們的個人面板,忠誠度赫然是80點。

一下子就這麼高了,感覺有希望發展成90點啊。只要到了90點後基本就很難再掉下來了。

…………

江東吳縣

一名身材魁梧的漢子正在揮舞著一把大刀,本來沉重的大刀在他手中似乎輕如鴻毛一樣,但如果你仔細看去,四周的空間竟然有一絲絲的扭曲。

而旁邊有一個碧眼小孩正在坐看著漢子舞刀,一邊看還一邊拍手叫好。

突然間,一名男子闖了進來。

他的身上衣服沾有一點點血跡,還有一些皺褶。

舞刀的漢子看見他後也就慢慢停了下來,皺了皺眉。

“伯符,不是叫你安心習武嗎?去驅趕山越幹甚!”

這三人就是歷史上的孫堅三父子。

現在孫策也才十二三歲的年紀,可就已經武藝不俗。

這不,他今天跟著黃蓋一起去驅趕山越的入侵。

這種事情每年都有,只是他認為一個小娃娃去是礙事,所以一直都不同意孫策跟著。

沒想到他今年居然偷跑出去跟著自己的兄弟黃蓋去驅趕山越。

孫堅虎目一瞪,渾身散發著威嚴。

孫策本來還因為親自斬殺了幾個山越人而欣喜的心情一下子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孫策站在哪兒不知所措,左右張望著什麼。

那碧眼小孩自然知道孫策在看自己,相讓自己替他求情。

可是一想到大哥居然偷走不叫他,也沒有出口求情的意思,一副看戲的樣子。

這時候門口有走進了一人,一副文人打扮,手裡拿著一吧白羽扇輕輕搖著。

“文臺切莫動怒,大公子這樣做是我提議的。”

孫策一看眼前的人就知道自己是有救了。

果不其然,只見他說道:

“大公子的武藝可以說已經達到了當今三流的樣子,在閉門造車肯定是不行的。正巧山越來襲,磨鍊一下武藝也是好的。”

孫堅心裡自然是知道的,可是這畢竟是自己的兒子,要是有什麼閃失可就後悔莫及。

看見孫策一臉歡喜的樣子,就氣不到一出來,虧他還擔心他。

喝退兩人後將那文士拉進書房,孫堅知道他來這裡肯定是有要事相商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