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運河上奪銀(第1/3頁)
章節報錯
田悅和暴黑子童蛟三人逃上岸後,見對方沒有追來,便留在樹林中。他們三人又陸陸續續收羅了逃上岸的十幾個弟兄。被搶去這一大筆私鹽,回去如何向大帥交待,平日裡足智多謀的田悅也有些發矇,他與二位將軍商量下一步怎麼辦。
暴黑子說:“我們絕不能這麼空手回去,要把這樁劫案弄清楚,到底是什麼人這麼大膽?敢搶走我們的私鹽。”
童蛟也說:“是啊,田將軍,我們就這樣回去,一是對大帥沒法交待;二是回去後會讓諸位將軍的嘲笑。所以我們暫時不能回去,一定要把這件事查個水落石出,對大帥才好交待。”
“二位將軍的想法和田某一樣,除了紅線夜入都督府盜金盒那件事算我們天雄軍的最大恥辱,這被劫私鹽的事可算是第二大恥辱。如這件事不能查出來是什麼人乾的?不能報這劫私鹽之仇,那我們還何以在河北一帶立足。”
暴黑子說:“我贊成,田將軍說的有道理,我們不能回去,一定要查清楚是什麼人劫走了我們的私鹽。”
童蛟說:“我們只有這麼做,我們這些弟兄應該化裝成尋常百姓,沿著運河朝南一路打聽,不放過仼何的蛛絲馬跡。查清楚是什麼人如此膽大,敢搶劫我們天雄軍的私鹽。”
三位將軍統一想法後,便招集十幾個活著的部下,將他們分成三組各由一位將軍帶領。他們化裝成各類人等,分走水路和旱路。一路上他們以各種方式打聽運河兩岸的農夫、商戶,還有那來往船隻的船工,只要看見人他們都不放過。
天色己經黑下來,他們己追到先前停泊大船,但仍不見那幾條大船的蹤影。三位將軍決定先各自找客棧歇息一晚再說。
在客棧裡他們也轉彎抹角地打聽幾條大船的事,但運河裡的大船很多,沒人能說出是那幾條船。又是什麼線索也沒有,三位將軍感到很鬱悶。
天亮後,他們餵飽了各自的肚子,三位將軍坐在客棧裡不知如何是好。童蛟不死心,又遛躂去找客棧裡的夥計打聽這事兒。
童蛟問一個夥計:“嘿嘿,老哥,打聽一下,昨天有沒有幾條大船從你們這裡朝南駛去的。”
那夥計責怪地回答:“你這人真怪,這運河裡南來北往的船每天都有上百條,誰能知道你說的是哪幾條船?”
他這話一下子把童蛟問住了,是啊,是哪幾條船自己也說不明白,他呆愣地站在那裡。
夥計見童蛟發愣呆立在那裡,不由得“撲哧”一聲笑了。
他問童蛟:“那幾條船什麼樣你記得嗎?”
童蛟忙回答:“記得、記得。”是啊他在船上呆了幾天怎麼會不記那幾條船呢。
那夥計笑著用手指著童蛟說:“你這榆木疙瘩腦袋,既然你知道那幾條船的模樣,而那船就是成千上萬條也沒有兩條是一模一樣的,那你就沿著運河一路朝南找去。那大船又沒有長腳,又不能上岸跑了,不管它走多遠它也是在河裡頭,有什麼不好找的?”
見夥計用手指點他,要在平時他早一刀砍翻了那饒舌的夥計。可是現在那夥計的話讓他覺得是那麼好聽,那麼順耳。他心想:罵得好,我真是榆木疙瘩腦袋,我怎麼就沒想到這點呢。
想到夥計的話讓他一下子開了竅,他從懷裡摸出一小塊銀子塞到夥計手裡。
他笑笑說:“謝謝老弟提醒,這點小意思留給老弟喝酒吧。”
夥計看著手裡的這塊銀子,該他發愣了,這塊銀子可夠他十天半拉月掙的了。
“客官,這小的怎麼敢收呢。”他手捧銀子看著童蛟。
“老弟,不用客氣你只管收下,你這一句話也讓我少跑冤枉路,這銀子是表示我的謝意。”聽到這話,那夥計才千恩萬謝地收下銀子。
童蛟興沖沖地找到田悅和暴黑子,把夥計的話又複述給兩人聽。
田悅說:“是啊,那夥計的話是有些道理,看來我們今天還要繼續沿運河往南尋找。”
暴黑子說:“暴某也同意二位將軍的決定,看來不是那幾條船消失了,而是我們還沒有追到地方,我們應該立即出發,晚了有可能那幾條船真的消失了。”
三位將軍悄悄招集各自的部下,然後沿著運河一路追蹤和打聽。
他們追了大約有三十里地時,有人打聽到一個訊息:說好像有幾條大船在此地停留到半夜,後來那幾條船不知什麼時候又走了。
田悅聽到這訊息後心想:這幾條船為什麼在這裡停留,看這裡是個比較荒僻的地方,他心裡有一個疑團無法解開。
看來只有追到那幾條船這個疑團才能解開。
他們又沿河追了不知幾十裡地,終於在一處不起眼的河汊裡發現了那幾條船。當他們登上幾條船上去檢視時,卻發現船上是空空的。這讓三位將軍大失所望,但這也是他們事先預料到的。己經發現這幾條船了,再沒有往前尋找的必要。
暴、童兩位將軍陷入困惑中,田悅這時把他心中的疑團說了出來。
“我們追了三十里地時,當地有人說看見半夜那裡停了幾條大船,但沒有看到那些船是什麼時候走的。我懷疑是那些劫船人把船停在這裡卸貨,然後再將私鹽轉運走的。”
童蛟問:“那我們現在怎麼辦?”
田悅說:“沒別的辦法,我們這些人分散開來,在這方圓幾十裡的地方打探訊息尋找線索,這是我們目前唯一能做的事。”兩位將軍都贊同田悅的意見。
果然經這這些人的打探,事情有了點眉目:有人告訴他們,昨天夜裡有幾百人在這裡搬運東西,河裡好像還停著幾條大船,天亮時,人也消失了,船也消失了。
田悅說:“他們有可能在這裡卸的私鹽,然後把幾條船駛到很遠的地方再丟棄,目的是轉移我們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