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幾十年前,英國人仗著他們有長槍大炮,強佔了這片土地,現在我們從小鬼子手中拿回來了,怎麼可能會放手?

這樣,對不起眼前這十幾位到現在還不忘守土之責的土司們,更對不起列祖列宗!

各位土司,你們說對不對?”

一個身穿晚清土司官服的老人站了起來,說得一口滇邊普通話,在清朝叫滇西官話。

“陳校長,老漢今年六十有五,應該活不了幾年了,但是老漢一直牢記著當年撫臺大人在昆明對我的囑託。

幾十年過去了,還像昨天一樣。

大道理,老漢也不懂,但撫臺大人說了,我們在這塊土地上一天,就證明這塊土地是我們國土一天。

老漢的村寨在這一片土地上生活了幾百年,一直就是大清人,從來就沒有變成英國人過。

老漢來時,帶了二百餘村寨中的青壯,如果要跟英國人打仗,老漢村寨二百餘青壯願為陳校長打仗出一份力。

也是老漢老了,否則,怎麼也要跟著陳校長上戰場看看,英國人的槍能不能打死我!”

老土司老態龍鍾,但是,說話卻鏗鏘有力,他是真的帶來了二百餘青壯。

其實不只是他,所有聽到李茉說了並且邀請了的土司們,都帶來了本村的青壯,或多或少。

多的就像這個老土司一樣,帶來了兩百多人,基本上將本村的青壯抽的一乾二淨了。

少的,也有帶來十幾二十個。

陳瀟點頭:“老土司取了漢姓,姓柳?”

老土司點頭,卻又搖頭:“老漢姓柳,叫柳老權,本就是漢姓,沒有改過一直姓柳。

我村寨血脈據說祖上是跟隨永曆皇帝來的此地落戶。

不過,我們村寨裡沒有讀書人,不知道永曆皇帝是大清哪一任皇帝,為什麼會來到這兒?

但,既然來了,幾十年前撫臺大人與我說,我們有守土之責,那我們便有守土之責。

就算不為了大清,也得為了我們祖宗留下的土地守土。”

呃!

永曆皇帝是大清哪一任皇帝?

這個問題,陳瀟無言以對,但聽到對方說自己姓柳,是跟永曆皇帝那傳下來的,心中更是大定,有理有據啊!

那更是自古以來了!

從明朝就已經是我們的地盤了!

“既然柳土司已經把人帶來了,那麼就編入我們的識字班,先學習文化知識再說。

不識字,就算打仗也很難打贏啊!”

柳老漢大喜問道:“還能入學識字?”

陳瀟點頭:“你們帶來所有的人,都起漢姓,取漢名,入學學習文化知識。

需要打仗的時候打仗,不需要你們打仗的時候,可以回村再去用學來的知識造福你們村中的老老少少,父老鄉親。

這次如果要跟英國人打仗,用不到你們的人,先去學習文化知識,學會了知識,才知道人為什麼活著,為什麼打仗,為誰打仗!

我這麼安排,各位覺得合理嗎?”

這個時代,能學習文化知識,知道有多難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