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他們平時的聊天以及發出去的電報,當然瞭如指掌。

不過陳瀟沒有去管他們,而是在每天處理完事情之後就親自去練兵。

畢竟這麼多民兵,如果全部練出來了,那是多大一股力量。

一直等到7天以後,陳瀟叫人把史迪威和蒙巴頓叫來。

“我打算把這些民兵都帶到陣地前面去歷練一番,你們要不要去觀察觀察?”

陳瀟淡淡的看著面前的倆人說,顯示肌肉,就到戰場上去,只有真刀真槍的幹,才會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實力。

蒙巴頓還沒開口,史迪威將軍就傻了:“先生,校長先生,你也太殘忍了!

那些跟你訓練的新兵,我見過,都是一些新兵,第1天訓練的時候,我看他們連軍服都沒有。

甚至戰術動作都十分的不標準,這樣的新兵雖然比蒙巴頓的那些印度兵要強很多,但是跟日本的百戰老兵相比,那是天上和地下的區別。

你這帶他們不是去上戰場,而是去上屠宰場,他們是上去送死的牛羊!

先生,校長先生,你需要再多訓練一段時間,我看了那些新兵有男有女,有老的有年輕的,我甚至看到連14歲的都有。

這麼一群新兵,送上了跟日軍作戰的戰場,能有多少活下來,這個問題你想過沒有?

戰勝,雖然是我們的目的,但是依然要考慮一下戰士的傷亡,帶給我們士氣上的打擊!

對日軍,我們經不起失敗了!”

這才是最真實的表現。

因為在43年中旬以前,美軍碰到日軍那是有恐日症的。

在43年中旬以後,美軍才依靠裝備佔據上風,因為日本從美國進口的資源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

此消彼長之下,美國人才開始佔據上風,然後開始慢慢的依靠裝備碾壓。

這就是一個工業大國的底氣,但那是以後現在還不行,現在依然恐日。

在這種氛圍下,如果出現一場跟日軍作戰傷亡,這些比曼德勒北上日軍現在進攻的部隊還多的民兵,全部陣亡的話,會給現在的抗日形勢造成多大的動盪。

光是嚇就能把美國人給嚇壞。

所以,史迪威趕緊開口想阻止,但是蒙巴頓卻看出來對面的意思。

“約瑟夫,這位校長先生只是通知,我們可以跟去觀察,並沒有讓我們提意見,就算提了他也不會採納。

所以,還是閉嘴吧!”

其實,站在蒙巴頓的位置,他巴不得。對方碰上日本人來個兩敗俱傷,雙方都傷亡慘重。

然後自己這批被請來做客計程車兵就可以趁機,搞事情。

畢竟如果傷亡慘重的話,誰又有心思來看著他們這些被請來做客計程車兵呢?

所以他樂見其成。

第2天,所有受訓的民兵全部開拔,直奔孟養。

(開了新書《核後兩百年》請大家幫忙收藏一下,現在至少看不看都無所謂,最主要先來個收藏再說,畢竟,有個好的資料,才能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