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陷入了自我懷疑的倆人(求月票(第3/4頁)
章節報錯
現在的世界上,能夠只靠自己一個國家弄出一套拖拉機的完整的工業體系的只有三個國家。
第一個就是美國,強大的工業體系,廣袤的國土以及人口眾多是他的優勢。
第2個就是蘇聯,橫跨了歐亞大陸,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工業體系之完備,絕對是隻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做不到的。
就連世界上第1個人造衛星升空,都是蘇聯人發射上去的。
第3個就是現在的德國,以前的歐洲的任何一個國家,單獨一個國家都沒有能力搞出一整套拖拉機或者汽車的生產工業體系。
強大的英國也需要法國以及其他國家的工業支援,互相支援,互相整合一整個產業鏈。
二戰以前的德國也沒有能力一個國家完全撐起一輛拖拉機的整套生產體系,但是在拿下捷克斯洛伐克之後,以及大半個歐洲之後,整合的工業力量是超乎別人想象的。
所以不管是蒙巴頓還是史迪威都明白,要整出全套的汽車或者拖拉機的完整的工業體系有多難。
但是現在,擺在他面前的就是,這個以前的窮鄉僻壤,現在居然自己有了生產拖拉機的整套生產線,並且還生產出來樣品了,而且還在他們面前試車。
他們作為英美在東南亞的代言人,他們很清楚的知道,除了他們以外沒有人在這裡代表自己的國家和這邊的人進行接觸。
也不可能瞞過他們,繞過他們給予眼前的這個民兵團的支援,所以不可能是英美兩國給予這個地方的支援,以及配件組裝成現在的拖拉機。
那麼現在只有兩個可能,第一他們被瞞住了,他們國內有人繞過自己,私自的跟眼前這個民兵團洽談並且合作,然後進行一系列的工業之間的互助,才導致眼前的這個窮鄉僻壤,突然間可以自己製造拖拉機。
那麼第2個情況就是眼前這個窮鄉僻壤,所有的東西全部是他們自己發展起來的,根本就沒有別人給予幫助。
如果是第一個還好,他們大不了認為自己被放棄了,被拋棄了或者被小看了,讓國內的其他人繞過自己,向這個民兵團尋求合作,他們最多覺得自己可能被欺瞞了。
但是如果是第二個,那就相當可怕了。
那證明這個所謂的民兵團想在打這裡的主意已經很久很久很久了。
因為目前這個地方所有的發展如果是突然而來的話,絕對不可能發展的那麼快。
那絕對是有準備,有準備了,有積累了,才能厚積薄發。
才能一下子發展的這麼快,用區區不到一年的時間發展成現在的廠房成片,有無數工人上班,有無數車間在源源不斷的生產的物資,槍支,彈藥以及各種各樣的東西。
回到車上,寬容的護送士兵早就得到了吩咐,這兩個人想看就讓他們看,拖多久都沒關係。
是時候亮一下肌肉,尋求合作。
所以,一直就對這倆人都很寬容,較量歸較量,較量完了該是盟友還得是盟友。
大不了這個盟友你得掏點錢來換取點伙食費以及武器裝備損耗的費用而已。
不過,突然蒙巴頓注意到一個情況,眼前的所有正規計程車兵,他們手裡拿的都是美式武器。
他這個時候才注意到,剛才一直以來走過來的,所有沒有穿軍裝的民兵,那些剛拉出戰場連軍裝都沒有的老百姓,都是拿的從他們英印部隊手裡搶過來的英式武器。
但是穿軍裝的人手裡拿的卻是美式武器,也就是說對方跟英印部隊較量切磋,用的是美式武器打的仗。
對方的美式武器是怎麼來的?
而且不是少量。
而是整建制的配置,蒙巴頓一開始沒有注意,現在終於注意到這個問題。
為什麼這個民兵團所有的正規計程車兵拿的都是美式的武器,他的背後是誰給他們支援。
他現在已經不認為這批民兵這些穿軍服的民兵只有一個團的兵力。
也不認為這真的只是一個學校,這一路行來,身穿軍服計程車兵數量,少說也有自己這次所動用的力量的1/5甚至1/4。
再加上南邊用來警戒日本人部隊的兵力,這怎麼可能只是一個學校,一個學校的民兵團?
鬼都不信!
“約瑟夫,他們裝備了全部的美式裝備,他們的正規士兵,他們所有的正規士兵都裝備了全套的美式裝備,你能給我解釋一下這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