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算追上了,對方早就進入防空炮的防禦區域內,你也沒有辦法,除非你想試試對方升級過的防空炮火能不能打下日本戰機。

所以日軍的空軍才如此吃虧,不是說你有54架戰鬥機,對上對方的20架戰鬥機, 你就能佔優勢的。

也不是說你有很優秀的戰鬥機飛行員就可以很佔優勢。

其實日軍的飛行員哪怕是最優秀的飛行員對上了效能更差勁的美國p40戰鬥機,那也是吃大虧。

因為p40戰鬥機作戰方式就是俯衝攻擊,打了就跑從不糾纏。

西南醫學院義勇軍保衛團的航空營訓練就是這樣,他們對日的作戰方式都是打了就跑從不糾纏。

如果跟英國人打的話就不一樣, 那得跟對方糾纏,在低空低速的情況下跟對方繞圈子。

但跟日軍的話,他們的課程和訓練從來都只是打了就跑,打了就跑。

所以現在日軍的飛行員總是覺得很吃虧,首先在預警方面,他們就吃了大虧。

對方可以在他們起飛的時候就知道他們起飛了多少架飛機,然後走過什麼路線,然後經過什麼地方,他們可以從哪裡埋伏。

但是日軍呢?

他們雖然起飛了,但是他們只知道前來護住地面部隊。

前來保衛領空,他們從來不知道敵人從哪裡出來。

到最後他們乾脆就不出來了,等什麼時候需要到轟炸機出來轟炸的時候,他們才作為護航編隊過來護航。

也是拼了命的,過來護航的他們已經準備好了,每次護航都要犧牲幾個飛行員或者幾架飛機。

就是這麼誇張。

搞得現在日軍都需要晝伏夜出才能趕路,否則只能是被轟炸的命。

這就是二戰時期制空權的重要性以及雷達的重要性。

為什麼說雷達,近炸引信以及原子彈還有青黴素是二戰時期的四大科技。

就是這個原因,在近炸引信沒有出來之前,防空炮想要打下一架飛機,需要浪費幾百甚至上千枚炮彈,甚至幾千枚炮彈。

但是近炸引信出來之後,防空炮想要打下飛機變得非常容易了,二戰後期的英國就是靠著近戰引信以及雷達在倫敦周邊布成了一個防空鐵幕,導致德國人的轟炸常常碰壁而回。

這就是雷達的重大作用。

這就是科技高一級的優越感。

所以我國偉人才會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就是這個原因。

“師團長閣下,已經到雷區的盡頭,我方已經有三公里的路程,沒有經歷過地雷的爆炸了。

目前緬甸的老百姓還有600餘人,請問如何處置?”

田中新一想都沒想,直接下令。

“命令這些百姓走向城池,看看那些西南醫學院義勇軍保衛團的人是否會放他們一馬,救他們一命,如果他們不走他們只能死,他們走了也許能活,讓他們選吧!”

得到命令之後,那些百姓被驅趕的走向剩下的最後幾里地,走向那個城牆,城牆那個大門。

其實,他們現在已經有幾公里沒有碰到過地雷,按照規律來說這裡已經沒有地雷了。

可能這是對方準備留給自己活動的地方,所以才沒有佈雷。

正因為如此,所以底下的工兵部隊的負責人跑過來跟他報告說地雷已經排完了,其實剩下的幾公里他們是絕對不敢往前走的,也還有風險。

田中新一這麼下令也只是穩妥起見,讓這些百姓走上前去看看有沒有,如果有的話就當是再幫他們趟一次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