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清朝人官服的土人?

杜長官悄悄的問羅長官:“你看著他像是土人嗎?”

羅長官搖頭,這跟他們沒關係,他們現在只是看客而已:“是與不是,我說了不算,英國人說了也不算,得是人家說了算!

沒看到人家手裡的傢伙,鳥銃!

估計還真是大清時候的傢伙,我都懷疑這玩意兒到底還能不能打響,話說這位陳校長做戲能不能認真點!”

他們小聲在旁邊議論,那個穿著清朝官服的漢子卻十分不客氣,把已經被收走了火藥袋和鉛丸的鳥銃大大咧咧的擱在一旁。

“大清滇西胡康河谷守土土司六金,前來問責,英軍為何闖入我部領土範圍。”

他嘰裡呱啦的說了一通在場沒有一個人能聽懂他說的是什麼。

現在是1943年的1月,再過不久就是春節,比歷史上不知道是早了多久的路易斯.蒙巴頓將軍現在負責的是英軍東南亞戰區的總指揮。

未來還是盟軍在東南亞戰區的總司令,負責協調指揮中美英三軍的行動。

也正是這位路易斯.蒙巴頓將軍,組織了這次5萬英軍進入野人山想要接收密支那城的行為。

這是他剛剛到任,剛粗略的瞭解情況,就立馬做出的決定。

也正是因為這個決定,讓5萬英印精銳部隊陷落在野人山裡面。

也才有了現在這個穿著大清朝官服的土人,拿著個等身長的火銃大搖大擺進入英軍基地的情景。

要是沒有四五萬英軍在手,對方怎麼有可能這麼囂張。

蒙巴頓將軍心中就算有一肚子火氣,他也不能發出來,因為對方手裡捏著四五萬條英軍的命。

至於為什麼說,他知道對方手裡拿捏著英軍四五萬條小命的原因是,對方來的時候帶著一封信,現在這封信正擺在他的桌子上。

對方的信是用漢字寫的,是的,不管對方說的是什麼語言,但是文字一定是漢字。

而史迪威恰好會看漢字,認識這是漢字。

但他本人會的不多,所以只好把杜長官和羅長官也一起叫來了,才讀出了信上所寫的東西。

上面清清楚楚的記著,英軍五萬餘人侵犯他們的家園和領土,他們奮起反抗,於是消滅了英軍兩千餘人,俘虜了四萬五千餘人,病死了兩千餘人。

現在過來就是要求英國人付贖金,以及糧食和藥品。

最重要是糧食和藥品,否則他們不能保證這45000被俘虜的英軍不被餓肚子或者不病死。

“羅,杜,你們國家的人,現在請你們溝通協商一下,讓他們將大英帝國45000人放回來。”史迪威將軍在跟羅長官和部長官商量。

之所以是史迪威將軍出面商量,是因為英軍的蒙巴頓將軍,他不屑於跟羅長官和杜長官商量。

因為他認為,5萬英軍陷落在野人山,甚至還有杜長官和羅長官的功勞。

好吧!

如果硬要這麼算的話,也算是有功勞,畢竟通風報信了嘛!

其實連杜長官和羅長官都沒有想到,陳校長居然輕而易舉的把5萬英軍給困在了野人山,並且俘虜了。

連密支那城的邊邊都沒能挨著,陳校長也太可怕了。

不過這只是心裡的活動,他們表面上還是不敢表露出來的,而且也很盡心盡力的跟眼前這位穿著大清朝官服的土人首領溝通。

但是很遺憾,他們無疑是在雞同鴨講,這邊講的國語,但是那穿著大清朝官服的土人,說的是他們聽不懂的土語。

甚至,杜長官都拿紙和筆,想用漢字來進行溝通,沒想到對方只是個送信的,並不會寫字,也不會認字。

無奈,杜長官只能跟史迪威將軍說:“很遺憾,將軍,對方和我們所說的語言是不一樣的,我懷疑他所使用的是本地的土語。

英國人從清朝手中搶來緬北佔據了幾十年,應該有人會說緬北的土語吧!

將軍可以在英國人中問問有沒有人會說緬北的土語應該就可以跟他溝通了。”

沒錯!

杜長官說話的時候先定下基調,緬北是英國人在幾十年前從清朝人手中搶來的。

他早就接受了陳校長通電全亞洲時所說的基調,他現在提起這一句,意思是說雖然現在我國跟英國和美國同為盟國,但是拿回自己的土地不過分吧!

你幾十年前從清朝人手中搶走的,但是對方現在並沒有從你英國人手中搶回去,而是你丟到了日本人手中,對方才從日本人手中搶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