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安排(四千大章三)(第2/3頁)
章節報錯
委座聽自己的這位部下都說是怪事,他也好奇起來:“何事,竟也讓你能覺著是怪事!”
陳主任給他遞過一份檔案:“日軍抽調了四個旅團,分別是忻州一個旅團,壽陽一個聯隊,陽泉一個聯隊。
最奇怪的是長治,居然從武漢和長沙調過去了兩個旅團。
根據情報顯示,這四個旅團的兵力會統一到一個人去指揮,他們的目標不是晉綏軍,不是中央軍,也不是八路軍。
而是前段時間拒絕了您的任命命的那個陳瀟,還有他的學校!
根據情報,不只是運城機場,太原機場也是他乾的,這太原已經被他打過兩回了,每一回都是日軍損失慘重。
可能日軍對他單兵作戰能力的忌憚,以及他指揮部隊方面能力的恐懼,還有他教授學生的效率,則是日軍的眼中釘。
據現在所得到的情報,從他學校畢業出來的那幾百人,還有仍然沒有畢業的一千多號人,每一個出來了,都是可以勝任一個低階別的軍官。
我估計日本人怕了,所以他們想趁陳瀟這個學校沒有發展起來之前,先將他撲滅。
此前我得到訊息,是三個旅團,然後就通知了一下楚雲飛,讓他勸一下陳瀟,將學校遷到西南腹地。
不過陳瀟拒絕了!
卻沒想,日軍居然還增加了一個旅團,看來是想畢其功於一役。
四個旅團,就算每個旅團都只有6000人,也有25000人左右。
25000人去打一個只有1000學生的學校,這不是怪事,是什麼?
要知道忻口會戰,日軍也不過才投入7萬而已!”
嘶!
陳主任說到這裡,自己都倒抽一口涼氣。
好像是哈!忻口會戰,日軍才投入7萬而已,現在打一個學校,居然投入了四個旅團,兵力至少有25000人。
這還是往最少了算的,如果按8000人一個旅團算,那四個旅團最起碼3萬人。
3萬人,日均的3萬人是多恐怖的一個資料?
委座突然嚴肅了起來,蔣公雖然後人常說他指揮能力不行,但他的抗日決心,還是很讓人佩服的。
所謂,敵之英雄,我之仇寇,敵人最想做的事情,肯定是對對方最有利之事,既然對敵方最有利,那麼肯定對我方是最不利的。
“上次平遙縣城之役,八路軍給他指揮了三個團,足見八路軍那邊信得過他,正在拉攏他。
此次面對日軍兩萬多人的圍攻,相信那邊不會眼睜睜的看著他就這樣被圍攻而無動於衷。
他們給了幾個團,這次。”
陳主任對於情報已經瞭然於胸,聽到詢問馬上回答:“還是那三個團,不過陳旅長率部在外圍策應。
參謀部判斷,八路軍那邊既然給了陳瀟三個團指揮,那麼就是信得過他可以抵禦這次的進攻。
雖然,參謀部對八路軍那邊做出這樣的決定覺得匪夷所思,但經過計算,覺得這個答案才最合理,也最不合理。
合理在於,八路軍既然敢給三個團,並且陳旅長遊離在外侍機策應,由此可得出的推斷是八路軍對此戰有一定的信心。
不合理在於,日軍的25000~3萬人的兵力,我軍最起碼需要7萬到10萬人左右的兵力才能抵擋。
忻口會戰時,日軍7萬人,而我軍總投入兵力大約20萬人。
傷亡情況,我軍傷亡十萬餘人,而日軍只傷亡兩萬餘人。
整個傷亡比例5:1,我軍五個人才拼掉一個日本軍人,所以參謀部估計,如果日軍的四個旅團要進攻那個學校。
陳瀟手底下必須要有10萬人才能擋住對方,必須要有15~20萬人,才能擊敗對方。
而八路軍不可能給他15~20萬人,也沒有這麼多人給他,所以八路軍是如何有信心斷定陳瀟就有可能贏?
這是參謀部覺得不合理的地方,百思不得其解!”
參謀部搞不懂的事情,委座也沒能搞懂,但他還是下了命令:“電令二戰區長官部,密切關注日軍動向,如有變動,自行把握戰機。
再令楚雲飛部,如陳瀟部被擊潰,盡最大努力護送其到西南腹地。
如事不可為,以保全實力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