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人,他叫程斌,出賣了你們的東北一位將軍,楊靖*將軍!”

那個日本飛行員伸手指指正在走過來的一群人中的一個,就是那個程斌。

楊靖*將軍!陳瀟愣住了,作為為一個出生在新中國,生長在紅旗下的有為青年。

不可能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小學語文課本上就有這位將軍《抗日英雄楊靖*》。

那位在環境非常惡劣異常困苦的東三省堅持抗日足足十年之久的楊將軍,今年2月23日被叛徒出賣,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

後來為紀念他,過幾年小鬼子投降了,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支隊,濛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原來是那位將軍,陳瀟想起來了,出賣楊靖*將軍的叛徒主要有四個,

第一個叛徒是程斌,原東北抗聯第一軍第一師師長,楊靖*將軍最信任的得力助手。他於1938年7月率所部115人叛國投敵,日軍任命程斌當隊長,組成“程斌挺進隊”,將楊靖*部隊逼入絕境。

程斌投降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摧毀了70多個抗聯的補給生命線——密營。

一夜之間,楊靖*部隊陷入了彈盡糧絕的境地。

第二個叛徒是楊靖*的警衛排長張秀峰。

這個從15歲起被楊靖*撫養成人的叛徒1940年2月1日攜帶抗聯經費9960塊大洋叛變投敵,導致楊靖*的行蹤暴露。

第三個致***於死地的是偽排長趙廷喜,因為他的告密使敵人最後找到了筋疲力盡的楊將軍。

第四個叛徒是跟隨程斌叛變的張奚若、程大隊有名的機槍射擊手。

張奚若和他的把兄弟、副射手白萬仁、彈藥手王佐華在“追剿”楊靖*部隊的過程中受傷,被收容在濛江縣城裡養傷。

這個被人稱之為“鐵三角”的戰鬥小組1940年2月23日中午聚在一起正在打牌時,駐濛江的偽通化省本部接到楊靖*在三道崴子的報告,因部隊都在山裡“討伐”,一時無兵可派,就把那些在縣城裡養傷的傷兵集合起來,張奚若和白萬仁、王佐華被編為第一批快速挺進隊。

當敵人向楊靖*喊降不奏效時,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向張奚若下達了“幹掉他”的命令。張奚若隨即扣動扳機,楊靖*倒在一棵大樹前的雪地上犧牲。

次日,程大隊接到將楊靖*的頭顱送抵“新京”的命令。

程斌點名讓張奚若干。

於是,王佐華和張奚若將楊靖*的遺體抬到鍘刀上,由白萬仁將楊將軍的頭顱鍘了下來。

程斌大隊中的幾個抗聯叛徒,由於複雜的歷史原因,除程斌在“鎮反”中被槍斃外,其他人則逃脫了應有的審判。張奚若只蹲了兩年監獄。

陳瀟現在腦子嗡嗡的,他依然記得,

日軍為了搞清楚這位將軍,怎麼能在圍追堵截,而且沒有糧食的情況下對抗日軍那麼久。

就把將軍的肚子給剖開,想看看他的胃裡究竟吃的是什麼,最後只有一些樹皮,樹葉,草根和棉絮。

可能有人不能理解,這位河南漢子,千里迢迢到東三省組建抗日聯軍究竟是為了什麼?

陳瀟恍惚間依稀可以聽到,一個被飢餓勞累折磨的站起來都搖晃的漢子,對著日軍喊出的那句話。

“雖然我只是華夏一匹夫,然以堂堂七尺鬚眉抗日救國之信仰,堅如磐石,富貴不可動搖!

今日得以血濺山河,我足矣……”

他更依稀的聽到,面對日軍的高官厚祿勸降,那朦朧中搖搖欲墜的漢子用盡全身力氣卻只能發出。微弱但卻堅定的聲音。

“倘若有人侵略你的國土,屠殺你的人民,奸*你的姐妹,擄掠你的財富,你還會接受他的官旨,和他結為兄弟嗎……”

朦朧中那漢子倒下,在陳瀟心裡,倒下了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