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間趕路,可以避免遭到對方的轟炸!”

桜井省三的辦法,其實以前抗擊日寇的所有抗戰部隊行軍的時候都用過,很憋屈,沒有辦法,制空權不在自己手裡,就是這麼憋屈。

日軍第33師團晝伏夜出,夜晚行軍之後,航空營確實是沒有那個能力在對他們進行轟炸,不過晝伏夜出,對行軍速度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這也算是有效遲緩了日軍前進的速度,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佈置滇邊的防務。

是的,弄那麼多,其實最大的目的並不是想將日軍第33師團給炸崩潰了,這是日軍的老牌師團,非常強悍的部隊,不可能會被炸崩潰。

無數的先烈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小看任何一個敵人,因為只要你稍微有一點小看對方的想法,有可能就會招致巨大的失敗。

所以陳瀟從來不會小看任何一支日軍部隊,正因為如此,日軍第33師團的所有行為,都在他的意料之中,包括晝伏夜出,連夜趕路。

不管怎麼說,晚上趕路,始終是沒有白天跑得快,晚上幹活,始終是沒有白天干得好。

如果一條公路白天行車的話,需要比汽車或者坦克大1米甚至就夠了,但是如果晚上行軍,那麼那條路就需要更大,路更大了,晚上行軍才有更多的容錯率。

因為緬北滇南群山之間的路就是這樣,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

(這一點,大家去搜一下滇緬公路的圖就知道了)

陳瀟,爭取那麼多時間幹嘛呢?

他在挖溝!

為什麼要挖溝?

很簡單,說破大天了,他手底下七千餘人,差點8000人,就算一個人掰成兩個用,也不過才萬五。

可是,日軍第33師團那可是5萬餘人,雙方人數懸殊過大。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日軍在緬甸,不是隻有三三師團,還有第13師團,第18師團。

第18師團現在控制曼德勒周邊地區,第13師團控制仰光周邊地區。

一旦這兩個師團湊出手來,隨隨便便能湊出10萬人。

自己這不到8000人的義勇軍保衛團,對抗日軍10萬人甚至15萬人,想想都可怕。

所以他要挖坑!

挖什麼坑?

在原來的歷史當中,有一個戰役,叫衡陽保衛戰。

那次戰鬥是原來的抗戰史上唯一一次,中日雙方參戰士兵戰損比例極為懸殊的一次戰鬥。

懸殊,不是,我軍傷亡過大,日軍傷亡很少。

而是我軍傷亡不小,但是日軍傷亡比我軍要多出好多倍。

這是唯一一次,抗戰史上,我軍傷亡遠遠小於日軍的戰鬥。

方先覺壕,是一種大殺器。

這是當時第十軍,以劣勢兵力堅守衡陽47天,大量殺傷日軍精銳的倚仗。

方先覺壕是個什麼樣的?

&n高5m的大壕溝,像防守這一側的牆壁是直立的絕壁,5m高的絕壁啊,小日本怎麼也爬不上去,和朝向來進攻的那個方向是傾斜的,但也很高。

&n,寬5m的大壕溝,日軍衝進去就出不來了,守軍只要在上面往下扔手榴彈,那絕對是屍橫遍野,壕溝的兩頭再築上兩個機槍堡壘,每個堡壘放上幾挺重機槍,那絕對讓日軍有來無回。

要知道,衡陽保衛戰時第十軍不過才區區一萬多人,在日軍十萬餘人的猛烈進攻下,飛機,大炮,坦克以及毒氣彈等等的猛烈進攻下,用一萬六千餘人幾乎全部陣亡的代價換下日軍兩萬多近三萬餘人陣亡,六萬多近七萬餘人的傷兵。

現在陳瀟,讓挖的就是這個東西,從日軍的倉庫,弄到不少水泥石灰,剛好可以拿來修築機槍堡壘的。

陳瀟挑選了陣地,並不是在滇邊,而是在離滇邊不算太遠的各個山頭,高地。

把那些高地周圍能過人的地方,全部挖上了寬5m,高5m的絕壁壕溝。

“阿爸,什麼時候放工?”一個小男孩蹲在工地上,那壕溝下面,拼命揮著鋤頭的男人。

那個光著膀子,穿著鼻犢短褲的男人抹了把汗,抬頭笑了一下:“快了,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