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連綿的大火到陣地跟前就熄滅了,這直接把整個陣地的範圍都勾勒出來,立花奇雄覺得不炸他一傢伙對不起自己。

所以,就命令九四式75毫米口徑山炮來個幾發炮彈測試一下彈道。

比起21世紀飛在空中,已經沒有什麼尖嘯聲的炮彈來說,在這個還沒有對炮彈進行消音處理的二戰,老兵通常能在聽到炮彈尖嘯聲時,做出正確的反應。

所以,一個老兵撲倒了自己的參謀長,然後把他拖進了自己的防炮洞。

炮彈確實是落在附近,爆炸的轟鳴聲在腦子裡面嗡嗡的響,迷龍也連滾帶爬的鑽進了自己挖的防炮洞。

龍文章晃晃自己的腦袋,把被聲音和衝擊波震的有點噁心的感覺甩出去。

回頭看向把自己拉進防炮洞的老兵,發現是個熟面孔,喊道:“我記得你,你叫崔勇,防炮洞挖的不錯,還能躲進來倆人!”

沒錯,倆人就算近在咫尺,現在說話也得用喊的,因為現在倆人耳朵裡面嗡嗡叫,不喊,聽不清啊!

崔勇也喊到:“長官,俺在老家平頂山的時候,是給人打井的!

這年月,天旱,不打井,澆不了麥子!

俺挖洞,比別人快,有訣竅類!”

龍文章大笑:“有訣竅好啊!要的就是有訣竅!

你當不了排長了!

我要跟校長建議,你去當工兵連連長,兼教官,專門教戰士們挖洞或者戰壕的!”

崔勇喊:“那感情好!俺又升官了!”

龍文章突然覺得崔勇喊聲太大了,原來是耳朵裡面的嗡嗡聲已經減弱了,聽的清了。

他笑著,又對崔勇說了一句:“想要當官,就先得活下來,想要活下來,就要想辦法弄死小鬼子!”

鬼子的炮彈也沒再砸下來,這是很奇怪的事情,一般來說,火炮都會試射測距,校準彈道之後,再來十分鐘或者一個基數,半個基數之類的炮火覆蓋,或者說炮火準備。

可是現在,就那麼幾發試射炮彈之後,就不動了,這是咋回事兒?

龍文章趕緊爬出來,趴在戰壕邊上,往山下看去,鬼子離得還遠,還有1km左右的距離。

迷龍也鑽了出來,也是一樣,拿望遠鏡往山下看去,日本人順著被燒光的山脈往這邊謹慎的推進。

並不是一窩蜂的往前衝,而是互相配合地掩護著利用障礙物交替進攻,推進的速度不快,而且人數也不多,一個小分隊一個小分隊的行動。

後續的炮擊並沒有馬上落下來,而是直接上人進攻這是什麼操作?

其實是有兩個原因。

首先第一個原因,日本人比較窮,特別是東南亞地帶,日本人首先得透過海運將武器彈藥輸送到東南亞各國,然後透過鐵路運往各個戰略要地。

這,就迫使日本人放棄了比較奢侈的炮火準備,不能每個陣地都傾瀉一堆彈藥,首先要知道對方的火力佈局,人員配置,最重要最重要是得知道對方的重火力在哪!

所以,他們現在改變策略了,要的是精確打擊。

精確打擊這個詞是從哪來的呢?

不得不說,第二個原因。

日本人是一個非常善於學習,吸取別的民族,別的國家優點的一個種族。

比如華北戰場上,那個威名遠揚的學校,從那個學校裡面出來的學生他們的戰鬥戰術,戰例等等,日軍大本營都有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