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自己身邊的24個漢子,是川軍團的兵同時也是醫學院的學生。

所以,這居然只是一群學生?

而且不是軍官學校的,只是醫學院的?

還不等他吐槽,從身後傳來遠遠一聲烏鴉叫,不過叫的挺有節奏。

“後方示警,有日本人,人員數量在一個小隊左右,約50人!距離800米。”

小醉向陳瀟報告,旁邊的林三姐,趕緊向後方也傳遞了聲鳥叫,示意收到。

輕輕一聲鳥叫,在山谷中能傳出好遠,除非山谷拐彎。

“五十來個人,就不用我指揮了,你們兩個班自己搞定!

讓我看看,是你們一班殺的鬼子多,還是二班殺的鬼子更多!”

陳瀟示意自己放手,該怎麼打,什麼時候打,全由他們兩個班自己商量決定,他最多起個監督作用。

當然,萬一這兩個班決策的人拿的主意不行,他還是要開口糾正的。

古話說,熟讀唐詩300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打仗也是。

被陳瀟訓練和教授作戰知識到現在,如果他們擁有人數優勢的情況下,還打不過一個日軍小隊,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緬甸的路,出了村子就是山林,路就在三中行過。

陳瀟實在想不通,為什麼日本人有這個膽子推進的迅猛如虎,難道他們不怕伏擊嗎?

(縱觀緬甸的這段戰史,日軍推進真的是迅猛如虎,很多情況下,完全不帶猶豫的)

但是他們並不是一窩蜂地往前走,他們知道如果用尖兵探路,太耽誤時間了,但是他們也害怕遭受伏擊。

所以他們將一個小隊,53個人,分為十個小組,每個小組5~6個人,每個小組之間相隔50m甚至100m。

如果敵人伏擊,只可能打擊到一個到兩個小組,其他的八個到九個小組會將敵人暴露的陣地掀翻。

除非,對方的人很多,可以埋伏連綿幾百米或者上公里。

但是有這麼多人的話,對方就沒有必要埋伏自己這個小隊,直接硬攻拿下就行。

因為他們每個小組,都裝備有一個擲彈筒,這種短距離的小砸炮,在這個叢林裡面簡直是太好用了,比那種遠距離的迫擊炮和戰防炮山炮好用多了。

山高林密的地方,遠距離打擊就是個笑話,日軍的擲彈筒100m~500m這個距離,非常適合戰鬥。

所以日軍小隊長的這個佈置,可以說是很巧妙,這就讓本來已經設計埋伏的小醉、林三姐,柳玉娥和阿譯、孟凡了措手不及。

因為對方只有五十來人,所以他們埋伏的陣地縱深也不過才兩三百米,照著日軍的這個行進方式,他們真要伏擊,就像打蛇一樣。

打蛇頭,蛇尾至,打蛇尾,蛇頭噬,打蛇腰,頭尾齊至。

麻煩著咧!

“小鬼子竟然這麼行軍,怎麼辦?”接到後方跑過來傳遞的訊息,小醉畢竟是第一次指揮作戰,有點拿不了主意了。

她忍不住看向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