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來的歷史裡。

1952年10月14日,“聯合國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防守地約3.7平方公里的上甘嶺陣地發起猛攻。

志願軍防守部隊進行了頑強抵抗,陣地多次失而復得,畢竟只有兩個連,站在地形優勢以及坑道優勢,抵擋不知超過自己多少倍的兵力。

雙方隨後不斷向上甘嶺地區增加兵力和重武器,使上甘嶺發展為區域性戰役規模。

但總得來說,由於交通,還有地空控制權的原因,志願軍方面增兵很困難,倒是聯合國軍,增加的兵力,說出去都嚇人。

激戰持續至11月25日結束。在持續43天的戰鬥中,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反覆爭奪陣地達59次,志願軍共擊退“聯合國軍”900多次衝鋒。

最終志願軍守住了陣地,取得了勝利。

武器裝備方面實力懸殊,聯合國軍一開始就以300門重炮,27輛坦克,四十餘架轟炸機發起攻擊,而志願軍才有啥,轉盤機槍,步槍,手榴彈。

兵員方面數量更是懸殊過大,剛開始我方只有兩個連駐守。

而對方光是炮火準備就轟了兩天,說出來都不信,後來出來的資料說,轟炸期間火力密度高達每秒落彈六發。

就這,還是抗住了!

現在日軍來的就是這一套,他們出動了26架轟炸機,在地面部隊通報的幾個山頭,真的就進行了地毯式的轟炸。

自從1916年,俄國的a·雅科夫列夫設計的最早的航空燃燒彈裝備了俄國人的軍隊,往後航空燃燒彈幾乎都裝備了所有國家的飛機。

特別是日本人,他們十分擅長使用燃燒彈,現在是入了秋了,在山上的草勢很適合投放燃燒彈。

投放下來的燃燒彈很快引燃了山坡上的雜草和灌木,煙開始往地道里面燻。

但是地道里面的戰士們,在有條不紊的堵上通道。

重磅的航空炸彈,炸的地道里面都在發顫,學生兵的班長們在安慰獨立團,新一團,新二團的戰士們。

“你們別怕!”

“這些地道,都是根據山體的岩層分佈挖出來的,你看這些地道壁和頂部,都是山體的岩層。

所以你們別看外面炸的這麼狠,就擔心地道會不會塌之類的,不用擔心,塌不下來!”

60公斤的航空炸彈確實不是很大,但其中摻雜的一些200公斤的,250公斤的。

還有不知道哪個缺心眼的,居然投了顆600公斤的。

這600公斤的航空炸彈,把離爆炸點最近的地道震得一跳一跳的,要不是地道確實是挖在岩層中間,估計真的有可能會被震塌一些。

而且挖的夠深,否則還真的有可能會被震死一兩個人。

在山脈主峰的指揮室,陳瀟在觀察哨處用望遠鏡看著被轟炸的那幾個山頭,心裡始終是有些擔心的。

但幸好電話線還是通的,畢竟是架設在洞裡面,地道里面的電話線,並沒有架設在外面,所以轟炸再厲害,對電話線來說沒有一毛錢關係。

通往被轟炸山頭的電話都被撥通,然後詢問情況,聽到彙報只是被重磅的航空炸彈震暈過去三四個,別的沒有什麼傷亡。

陳瀟和指揮室裡面所有人都鬆了口氣,看著天上那26架轟炸機,他囁著牙花子喃喃地說了一句:“先讓你囂張一會兒……”

趙剛看他的意思,不由得勸他:“雖然機場被毀壞的跑道不多,現在也正在悄悄地搶修。

但是我還是覺得不要冒險,畢竟對方有26架飛機,而我們只有一架戰鬥機,一架轟炸機。

而且現在會開飛機的,只有你一個。

實力不成正比,我覺得還是不要冒險的好。”

陳瀟點點頭:“放心吧!不會冒險的,你等著吧,我要擺這些飛機一道。”

飛機並不是一直就能飛在空中的,轟炸完,要飛回去補充油料和炸彈。

飛機剛走,山樑上另一邊,兩個較大坑道口就開啟,推出兩門九四式七五毫米口徑山炮。

他們是隔著山樑子瞄準,看不見對方的位置,也就是傳說中的反斜面。

但是他們知道目標所在位置,因為有觀察哨,觀察哨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對方的75山炮在什麼位置,92式步兵炮又在什麼位置。

得到通報的他們,需要在下一批次日軍航空兵到來轟炸之前,把這些火炮給敲掉。

以高打低,有射程優勢,在佈置這個炮兵陣地時,他們進行過測量和試射,有具體的資料支援他們隔著山樑按座標消滅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