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堯一看就會的簡單拼裝,一間一間的昆蟲培育室快速建成。

雨燕湖位處深山老林,道路破壞材料很難從地面運進來。

解決辦法是自然門7位十九代弟子乘坐飛車,往返於天目山與雨燕湖之間,用次元空間運送,他們主要就是負責貨運工作……

晚上休息。

第二天繼續。

趕在下午六點天黑之前,將全部商鋪改造完畢。

全智慧化管理主要分兩方面:生產和防禦。

生產方面主要是5臺全智慧機器人,它們每天定時進入各個培育室,向蟲箱內投放飼料。

唐堯是準備養殖管理更方便的“黃粉蟲”。黃粉蟲俗稱‘麵包蟲’,鞘翅目,擬步甲科,粉甲屬,完全變態昆蟲,分作成蟲、卵、幼蟲、蛹四個生長階段。

蟲卵孵化幼蟲。

幼蟲成長達到6厘米左右化蛹。

蟲蛹羽化成年甲蟲。

甲蟲配對,產卵……

由於成年的甲蟲就有一定機率超進化。

所以,養殖黃粉蟲是在幼蟲長成五六厘米或者化蛹階段收割,一輪飼養週期約40至50天。

養魚無需其它加工工序,簡單粗暴的,連帶飼養時候的排洩廢料,一股腦的傾倒湖中即可。

鯉魚、鯽魚等吃蟲。

排洩廢料能增加湖水肥氣,滋生水藻和水草,又是鱅魚和草魚的食物。

……

大規模人工養蟲,最怕的就是成蟲超進化。其次是高度密集的幼蟲會吸引其它獵食者闖入覓食。

防禦方面,在商鋪周圈安裝了一套簡單的靜態偵察網,10臺聯盟允許民用的‘tf301’哨兵機器人遊走巡邏。這些機器人裝載的是鐳射武器,與偵察網聯動,自動鎖定射殺靠近養殖場的昆蟲、爬行動物、飛鳥等等。

湖畔還有一座度假酒店,被改造成了“育種基地”,飼養成蟲,繁育幼蟲的地方。

成蟲可能突變成為超進化異獸,所以,這裡面又安裝了全方位掃描監視裝置,以及高能束粒子槍。

一旦有異,直接射殺。

平時小魚也留心關注,就算意外失控,它有能力輕鬆解決。

出了生產安全問題之外,還有黃粉蟲的飼料問題。

唐堯原打算將飼料廠建在雨燕湖,先把湖泊周圍的樹全給砍了。

最後是聽從了馮雨桐的建議,將飼料廠建在金溪鄉。

將來農業生產有稻草、麥稈等等農業生產的廢料,打碎髮酵便是製作飼料的原材料,可以保障長久持續且充足的供應。

運輸方面不是問題,每個禮拜,唐堯或者張濤跑一趟,用次元空間裝載,帶一批飼料到雨燕湖,放進指定的倉庫即可,智慧機器人會自動完全其它工作。

農業養殖,技術要求偏低,相應裝置價格也不高,全套下來,最貴的就是佈置變電站的那套超微核動力發電機組,花了1.5億,其它的花費,包括人工費用,加起來才2千萬不到。

ps:以前養過麵包蟲,還給成蟲拍過照,但照片找不到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