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紫泓老道這裡,柳元正更是如法炮製,蓋因此等手段,與修為與閱歷完全無關,甚至如紫泓老道這位玉都院長老,傳授過的弟子越多,便只會更喜歡柳元正這類學生。

這一刻,他們的關係不是長老與外門,只是老師與學生這麼簡單。

“柳元正,如你所知,何為拳法?”

“依弟子所知,拳法為動功,修道長生,師法自然,故在一動一靜中取,如青松翠柏,山岩萬仞,便如盤膝而坐,抱元守一,如猛虎嘯谷,飛龍在天,便如輾轉騰挪,氣血奔湧,此二者,具是長生法門。”

“你這說法,不算錯,可還有甚麼想法?”

聞言,柳元正適時露出苦惱神色,望向紫泓老道這裡。

“弟子愚鈍,只知這些,還請長老教我。”

紫泓老道輕輕頷首道:“拳法,世說紛紜,便是玄門諸宗,也是說法不一;有的宗門,如術法之宗,說拳法只是道功的入門磚,煉炁期以此入修法之後,便再也無用;

有的宗門,如道門諸禪宗,說拳法為外功,吐納為內功,內外相濟方得大智慧;再如左道煉體諸脈,則認為以拳為武,以武入道,可化肉身為渡世歷劫之舟。

當然,更多的宗門,說法還是和你所言一般,講動功靜功之說。但是在吾宗,在老夫眼中,這些說法,不能算錯,但卻都失之偏頗,未闡盡拳法之奧妙。

元正,你要記住,在這些說法之外,吾宗有言,拳法即修法!”

初聞此言,柳元正只覺離經叛道,詫異這五雷仙宗傳承,竟比旁門還要左道!

只是少年臉色不變,靜聽紫泓老道繼續說下去。

而紫泓老道似是能夠察覺到柳元正心中詫異一般,話語也隨之一轉。

“老夫少年時,初聽此言,也是大感詫異,但是直至今日,歷經光陰歲月,老夫遂將此言視之為至理,至今精研拳道,此中道理,今日說與你聽,也需你往後餘生細細去體悟。

孩子,你要仔細記住老夫今日的話,拳法是功法的不傳之秘!世上任何一部功法,只要你想辦法,總能尋到經文,但與之相符的拳法,卻從未見於文字,只靠師徒親手相授!

這便是傳承之秘!失了拳法,道功便失了靈動,漫漫光陰苦練靜功,修的不是長生仙道,最後只能成為山間頑石,崖畔奇木;撐不起攀天之梯,也做不得道殿棟樑!此之謂枯坐不長生!

要知曉,拳法中不止有動功,氣血奔湧,神智癲狂,那是獸類,不是修士,吾輩修拳法,要動中有靜,氣血奔湧而道心清明,此其一,此謂之拳法洗心,習練到根髓處,則道心不染塵埃陰霾。

修士練本部拳法,則可將氣與血練到一處,奔湧的不止是血液,更有通體的靈氣,練到高深處,意與神合,便是精氣神成了一家,此謂之拳法混元,習練到根髓處,則道途通衢,再無桎梏!

如你等少年,習練各部拳法,則可以血代氣,嘗試模擬各類功法在體內的運轉,世無完人,世無絕愚,道法是一輩子的事情,是愚是智,很多時候在與選擇,此之謂拳法擇道,使人尋見前路,掃盡迷惑。

當然,除去這些,拳法亦是護道術!所謂拳法,空手是拳,虛握則可持器,刀槍劍戟也好,奇門兵刃也罷,武道上許多理念是相同的,一法通則百法通,今日煉得是拳法,來日煉就法器,便可脫胎換骨。

更何況,莫要眼中只看見修士追風趕月、移山填海,修道不只有這些縹緲的事情,更有腥風血雨,有除魔衛道,更有生死殺劫,劫難臨頭,靈符有耗盡的時候,寶器也有損毀的時候,到了山窮水盡時,拳法便是你最後的護道之術。

自然,也正是因此,本部道功的拳法傳承,往往慎之又慎,多傳了一人,世上便多了一人知曉你護道拳法之中的關隘訣竅,師徒相善而終還罷,若是師徒反目……古往今來,已有許多不忍言之事發生過。

所以仙宗傳承,經文道言之中,各個境界之間,事無鉅細,做長輩的都會傾囊相授,這是唯恐弟子門人產生見知障,本來天分足夠,但眼界狹隘,這類人反而難以走得長久。

唯獨拳法,仙宗只從淺顯處交起,過得了考教,便再教的深一些,直至最後,師徒相宜,天賦也足夠,為師者方才會關上門,將這一部拳法之中最後的關隘訣竅秘傳弟子。

當然,天分不足者,到了一定的程度,莫說為師者不再教授,便是強行學去了,也只得其形,不得其意,反而離道愈遠,因此壞了一身修行的,也不是沒有,這裡面的差距,往往是真傳、內門諸弟子拉開差距的時候。”

繁繁諸言,只聽得柳元正大汗淋漓,細細念著諸般,少年的心中最後只剩了一句不住地迴盪。

“拳法即修法!”

這正是:

白雲飛聚嶽霆山,鎮坐玉都紫泓仙。

花迎白鶴歌妙曲,拂柳青鸞遮寶殿。

一十六年騰紫霧,九千里來煉雷元。

只道拳法即修法,動裡取靜悟天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