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鐵脊弩以特製的簧鐵為弓弩、以細鐵線繩為弦,不僅抵擋敵軍近前破壞的能力倍增,還適用於潮溼的雨季作戰,早非傳統的三弓床弩能及。

鐵脊重弩的有效射距並沒有提高多少,但可射重鏃,對城防建築的破壞能力,已不在中小型投石機之下,也可以改裝發射石彈、火油罐。

又因為鐵脊重弩無可比擬的輕便性,司空府才果斷決定,採用鐵脊重弩逐步替代傳統戰械投入戰場。

戰馬依舊是司空府最緊缺的資源,但這次司空府還是一次調撥兩千匹戰馬給徐州,另調撥五百副馬鎧,以供行營獨立組建一支重甲騎營。

紹隆帝登基之後,雖然朝堂也是優先將戰馬供給龍武軍,但受限於與大理國規模有限的茶馬榷賣貿易,還要給宿衛禁軍及葛鈺所部分走一些,龍武軍每年能得三五百匹戰馬的補充,甚至都還不夠折抵日常消耗的。

龍武軍長期以來,僅韓時良身邊保持四五百人的侍衛騎兵編制。

空府現在除了獨掌與大理國的茶馬榷賣,除了西燕郡王逐年擴大戰馬輸入外,群牧監也漸成規模,每年能供給兩三千匹優良戰馬,此時正將汝潁之間的洪泛區改建馬場,大幅增加優良種馬的引進。

因此司空府戰馬資源再緊缺,還是要比龍武軍寬裕得多。

陳子簫、韓圭前往楚州,也是約定保證龍武軍維持兩都騎兵的編制,除了這次一次性調撥兩千匹戰馬外,往後還會根據操練及作戰損耗,每年補充三到五百匹不等的優良戰馬。

此外補充的都是常規兵械弓弩,但經過這次補充,龍武軍不僅規模得到擴大,戰鬥力也得到實質性的躍升,至少不再畏懼與平燕宗王府的主力兵馬,在徐海地區會戰了。

原龍武軍近三萬將卒隨韓時良進駐徐州,按照約定,將卒家小都要留在楚州。

司空府也是直接舉薦姜燮出知楚州,主持對原龍武軍將卒家小授田安置等事。

原龍武軍南征北戰這些年,又經歷兩次艱苦卓絕、傷亡慘烈的壽春守衛戰,直接授田也完全有資格的。

授田所需的五十萬畝耕地,一方面對楚州進行清田,徵沒私佔,一方面由司空府出資在楚州進行贖買,又或者從壽濠揚廬等州清查充沒的官田裡拿出一部分耕地進行置換。

而在授田有所收成之前,司空府還將分別調撥上百萬石糧食、數十萬套服被等物資,對將卒家小進行救濟,確保將

卒家小初步擺脫飢寒交迫的困境。

總之要從根本上解決龍武軍將卒的後顧之憂。

而司空府前期對徐州行營的要求也不高,完成龍武軍的擴編整頓,一步步加強對徐海外圍地區的爭奪與控制,對盤踞濟、沂等州的敵軍保持軍事壓迫,耐心等候新的會戰時機的到來……

韓時良二子韓確、韓舉,徐懷也是直接推薦他們進泌陽高階軍事指揮學堂先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

隨著戰爭節奏的放緩,司空府除了推進諸多工造專案上馬,加強屯輜兵梯隊建設,加強陳潁及河洛等地的屯墾建設,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以泌陽高階軍事指揮學堂為首,加強各級軍將武吏的培養,特別是諸路州府輪戍軍將武吏,基本上有一半時間都要選入各級軍事指揮學堂學習,軍營之中也普遍開設掃盲班、脫盲班。

以往京襄(楚山)能繞過士紳鄉族,較好的掌控地區,一方面是從早年勵鋒堂開始,徐懷十數年如一日堅持培養基層武吏,一方面是之前直接掌控的地域有限。

然而在逃京事變之後,司空府想要真正掌握江東、浙東、荊北、荊南、江西等核心地區,不是說將王番、劉衍、徐心庵、郭君判等人派出去擔任制置安撫使、兵馬都部署等要職就萬事大吉了。

不要說控制地方了,就算是真正掌控諸路州府輪戍兵馬,並將其打造成一支能打硬仗的兵馬,也絕非派

遣三五大將執掌諸路兵馬都部署司就可以的,還需要數以千計、心向司空府的成熟武吏。

人的培養其實是最耗時間的,較為聰穎、勤學之人,至少也需要一年時間才能完成脫盲,後續還要進行各種軍事及工造知識的灌輸,一名合格的基層武吏,退出現役之後又能參與地方治理,至少也需要兩三年的持續培養。

而培養的過程,除了提升基層軍將武吏的個人能力外,同時也在鞏固、加強他們對司空府的向心力、凝聚力……

對徐州行營,司空府會保證韓時良及嫡系將吏掌握行營的軍政及作戰指揮權,但也要求由司空府的人手出面組建各級軍事指揮學堂,要求行營的中高階將領,需參與泌陽高階指揮學堂的輪訓。

龍武軍長期以來都是紹隆帝及潛邸系的嫡系兵馬,雖說韓時良做出選擇,但那麼多軍將武吏思想不可能一下子就扭轉過來。

司空府要履行承諾,要在龍武軍身上做出示範效應,就不能粗暴的打散、壓制龍武軍原有的軍將武吏;同時後續對赤扈人的作戰,龍武軍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支主力。

不過,司空府當然也要採措一些措施,至少要避免日後龍武軍會成為阻礙……

1秒記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