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接援(第3/3頁)
章節報錯
然而這一耽擱,等曹師雄率部趕到丁家源寨附近,夕陽已經懸掛在西山之巔,蘇蕈率領千餘甲卒已經在丁家源寨的東翼、北翼嚴陣以待。
孫延觀沒有第一時間令蘇蕈分兵往丁家源寨進軍,並非看不到丁家源寨的重要性,實是透過伊水一次投送的兵力有限,而斥侯所刺探的情報又有一定的滯後,無法隨時隨地精準的掌握敵軍在伊水東岸的兵力部署。
因此首要作戰任務,還是要先確保成功完成對岐風寨北側峽口的封鎖。
動用兩千甲卒、百餘架車弩,在一部分戰船的配合,成功對岐風寨北側僅二十餘丈寬的河谷完成封鎖之後,孫延觀這才使蘇蕈率兩營重甲步卒簇擁著五十餘架車弩以及一部分精鐵盾車沿驛路往丁家源寨推進。
也由於戰船對沿河驛路的封鎖,蘇蕈最終率
部趕在敵援之前,在丁家源寨外圍先一步完成結陣,同時將僅有百餘守兵的丁家源寨包圍住。
雖說曹師雄第一時間率偃師守軍南下,也同時遣使趕往大谷關、轘轅關傳令抽調精銳往丁家源寨集結,但大谷、轘轅兩關的守將卻遠沒有曹師雄那麼堅決。
他們第一時間接到南兵戰船出現在伊水河,往岐風寨以北大舉投送精銳兵馬的信報,又驚又疑,當時正又值傅梁、程嘯兩將率部進攻兩關正烈,都沒敢有什麼動作。
午後接到曹師雄傳令,兩關守將也只是就近各遣五百兵馬往丁家源寨趕去。
曹師雄率偃師守軍趕到丁家源寨外圍,兩關千餘甲卒也都停在丁家源東南一座坡崗之上進退兩難。
曹師雄不敢耽擱,一面催促兩關守軍抽調更多精銳趕來會合,一面連夜對進入丁家源寨外圍的南兵發起進攻。
然而有利地形都被蘇蕈率部提前佔據,僅不到四千河洛漢軍從崎嶇不平的坡谷間,分批往丁家源寨方向發起進攻,一波波攻勢被無情瓦解,除了山坡谷壑裡拋下上千具屍體,直到黎明時分,並未能撼動重甲步陣的分毫。
黎明時,看到京襄又有兩千甲卒補充到丁家源寨外圍,曹師雄即便從轘轅、大谷兩關抽調精銳,能直接呼叫的兵馬增加到六千餘眾,也只能放棄徒勞無用的進攻。
鎮南王兀魯烈坐鎮中牟,接到信報後遣摩黎忽、仲長卿二人快馬
西行,黎明時趕到丁家源寨與曹師雄會合。
看到眼前的這一幕,摩黎忽也只能要求曹師雄放棄對伊闕河谷的接援,將現有的兵馬集結到丁家源寨以東,建立陣地,以保證轘轅、大谷兩關的駐軍北撤時,能有一個相對安全的通道。
摩黎忽也要求曹師雄即刻安排轘轅、大谷兩關的駐軍有序後撤,防止越來越多的南兵精銳從丁家源寨登岸。
一旦從丁家源寨以東相對容易透過的坡谷都被南兵控制住,將徹底堵死轘轅、大谷兩關駐軍的撤退通道。
此外,河洛驅口的北撤計劃也統統放棄掉,他們要抓住最後的時間,安排洛陽、偃師、鞏義等地的漢軍兵卒眷屬北撤。
由於大谷、轘轅兩關由重重疊疊的隘壘軍寨組成,傅梁、程嘯直到十月七日才率部徹底打通橫跨嵩山、轘轅山、雙龍山及萬安山的峽谷,進入到丁家源寨以東的谷地。
在此之前,雖然在伊水河沒有更多的戰船,但王憲還令蔣昂率領數千甲卒,利用簡陋的木筏泅渡伊水,進入伊水河以西,強攻龍門山諸寨,之後又直接繞過洛陽城,往孟津、茅津渡方向追擊倉皇北逃的敵軍。
截至十五日,河洛行營諸部兵馬,除了伊闕城及伊闕河谷以及洛水上游的洛寧等少數城池外,佔領包括大谷關、轘轅關、洛陽、偃師、鞏義、孟津、宜陽、函谷關、茅津渡等城塞在內的大部分河洛地區。
由於
進軍速度之快,遠遠超乎敵軍想象,曹師雄率兩萬殘兵從洛陽倉皇北逃,除了數萬兵卒眷屬,上百萬軍民、驅口都被截留在黃河以南。
而在嵩山以東,唐盤率京西行營諸部兵馬進逼新鄭等城,迫使鎮南宗王府在鄭汴的主力兵馬,全面收縮到臨近黃河的滎陽、鄭州、中牟、汴梁等城。
而在京東西路地區,平燕宗王府放棄徐宿商宋等州,將兵馬收縮到青密沂登萊濰諸州,試圖繼續控制京東東路的中北部地區……
1秒記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