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京襄(第2/2頁)
章節報錯
徐懷舉薦程倫英出知襄陽府,另使潘成虎出任襄陽府兵馬都監,對規模高達一萬人眾的襄陽府軍進行整編換血。
除此之外,襄陽府也就是在減租減佃等方面需要一些作為,其他基本都保持原狀。
真正需要動大手術的,還是南陽府。
南陽府轄唐鄧二州十五縣,隸民戶七十餘萬口,滯留饑民二十餘萬,此外徐懷還計劃將荊州、南蔡過剩的十餘萬饑民遷到南陽來安置,這將是一個持續數年去一步步落實、改善的艱鉅重任。
同時制司設於南陽,南陽也將是楚山抵禦京西、河洛之敵最重要的支撐。
南陽知府由史軫兼領,清田之事由蘇老常直接負責,另外範雍出任南陽府兵馬都監——南陽府兵馬都監司基本上會在每個縣都設立都巡檢司,掌握所有清理充分的田地以及荒山、河谷,諸縣縣尉司的職權也都合併到都巡檢司的掌控之下,然後會在都巡檢司之下進一步廣設的巡檢司(糧棧),將鄉兵操練以及賦稅徵繳等事,從地方宗紳手裡收過來。
也就是說,南陽府通判周運澤以及諸縣知縣等官員都要保留下來,後續也受中樞調任,徐懷暫時也只能透過都巡檢司,最大限度的掌握縣域權柄。
汝蔡申三州,將執行戰區制,分設汝州行營、蔡州行營及申州行營,分別以王憲、陳子簫、徐心庵出任行營統制——除了天雄軍左、前、右三鎮戰兵分別駐守三州外,各編一萬到一萬五千人馬規模的守兵;不過王憲、陳簫、徐心庵三人主要負責戰區防務,三州其他事務則另行委任通判兼行營長吏等官吏負責。
在洞荊聯軍接受招安之後,南蔡招討司隨即撤裁,唐盤率領後軍與選鋒軍作為戰略總預備隊,調回南陽府駐紮下來;南蔡水軍也進行相應的裁減,保留一廂人馬,劃入荊州兵馬都監司序列;多出來的人馬一部分返回信陽|水軍,接受申州行營的統制,一部分歸入輜兵、屯兵序列。
而在制司,徐懷打破漕司、憲司、軍(帥)司、倉司舊有的框架,設立選吏司、度支司、清田司、刑獄司、軍情參議司、都水監、工造監、煤鐵監、學政司等部門,由史軫、蘇老常、韓圭、周景、郭君判、徐武坤、徐武良等人執掌。
鑄鋒堂則正式歸入制司衙門,與諸監司並列。
雖說截止到當下,制司錢糧勉強夠週轉,但鑄鋒堂於南蔡前後總計拆借一百五十萬貫悉數耗盡——這筆拆借除了每年需要支付十數萬貫錢息外,最終這個大窟窿,還是需要制司去填補。
此外,隨著赤扈騎兵主力再次南下,汝蔡申三州的軍資度支將再次大規模上升外,南陽要進行大規模的屯寨建設,近四十萬饑民需要逐步去安置,荊州逾四十萬饑民的安置工作只能說初步完成,後續大量的屯寨、垸堤、大堰建設,還需要源源不斷的投入錢糧。
屯墾想要見成效,甚至指望屯墾反哺軍資,至少需要三五年的經營,但在接下來三五年之內,京襄的度支缺口只會越來越大。
這還是在兵備不進一步擴張的情況下。
紹隆帝最後能爽利同意設立京襄制置司,無非也是看到這點。
對此,史軫、蘇老常等人的主張是鑄幣。
在東川、西秦制置司相繼成立之後,高峻陽、顧繼遷為籌措養軍錢糧,都相繼以制置司的名義鑄造鐵錢,甚至一枚鐵錢不再是僅僅充當一文銅錢使用,而是“值十”、“當百”,強行在東川、西秦路推廣,用於發放兵餉、俸薪,從民間徵購物資。
京襄想要彌補巨大的缺口,最好的辦法就是效仿東川、西秦,以制司名義發行鑄幣。
“這說白了還是掠奪,好不容易平抑下去的糧價,隨即會再次爆漲???????????????起來,”徐懷站在靜園小湖旁,聽史軫提出鑄幣的建議,蹙著眉頭,說道,“說到底還飲鴆止渴!”
東川、西秦鑄鐵錢,徐懷早就聽說了,雖說兩路制置都籍此補充軍資不足,但大規模鑄造鐵錢,極速貶值的損失卻需要兩路民眾共同承擔。
“雖有很多後患,但此時不飲不行啊……”史軫說道。
“鑄鋒堂拆借之法可以繼續施行。”徐懷說道。
“鑄鋒堂對外拆借幾無可能,而在京襄諸州縣之內拆借,除了強行攤派,要不然進展也不會太樂觀,”蘇老常站在一旁,說道,“接下來在南陽、襄陽、荊州大規模進行清地,又要搞減租限佃,手裡掌握大量錢糧的宗紳士族,即便明面上不敢反抗,內心也是怨恨無比,哪裡肯再主動將錢糧拆借給制司度支?除了宗紳士族之外,我們總不可能向中下層民眾拆借錢糧吧?”
“我看未嘗不可,”徐懷很早就在琢磨這事,只是現在才有機會提出來,說道,“中下層貧民手裡是沒有多少餘錢,但是積沙成塔,京襄三四百萬庶民要是將手裡的餘錢都匯聚起來,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
“貧民手裡僅有三五貫或一兩貫餘錢,總不是至於使鑄鋒堂找上門去,一戶戶拆借吧?”蘇老常頭痛的問道。
為僑置南蔡縣建設所需,鑄鋒堂於襄陽、江夏等地拆借錢款,都是找當地的大商賈、大宗族所辦的質庫典鋪,其中王氏一族總計就拆借錢款二十餘萬貫,因此拆借較為簡便。
倘若找中下層貧民拆借,每一筆拆借細微到三五貫甚至三五百錢,那要想籌到一百萬貫錢款,其中得發生多少筆拆借?
這得投入多少具備記賬能力的人手,才能完成?
“不需要那麼複雜,東川、西秦鑄制鐵錢,我們可以直接鑄制值十錢、百錢的計息鐵券?”徐懷說道,“相比東川、西秦鑄制鐵錢直接拿去徵購錢糧、發放兵餉俸薪,最終導致民間物價飛漲,我們所鑄的鑄鐵券放出去到約定年限之後,是要計算錢息進行償付的——這也意味著我們鑄多少鐵券,最終還是要與制司的財賦、度支統籌起來核算,其本質還是從民間拆借,對民間物價的干擾也會甚微……”
“使君此策卻是想我等所未想,未嘗不能一試!”史軫沉吟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