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務之急(第2/2頁)
章節報錯
魏楚鈞目前最緊張的兩件事:
第一就是勸諫紹隆帝立齊王寅為儲,重新爭取胡楷、錢擇瑞、張辛等先帝舊臣的支援。哪怕令他們保持中立,也要遠比將他們都推到京襄的懷抱裡好得多。
第二就是解壽春之圍,而這才是真正令京襄有所忌憚、收斂的籌碼。
之前魏楚鈞也沒有機會跟羅望當面交代當前的微妙形勢,此時也是難得有機會與他促膝而談。
燈燭燒盡,天色微曉,魏楚鈞才拖著疲憊的身子送羅望離開……
…………
…………
仲長卿勒馬停在將軍嶺之巔,駐足遠眺,回春返綠的原野之上,一條頗有豐潦
之姿的河流往北蜿蜒流淌,還有一條河流往東偏南方向流淌。
這兩條河流都發源於他腳下的將軍嶺,流向卻截然不同,水流也談不上多寬闊,但在歷史上卻赫赫有名。
這兩條河流就是令前秦八十萬兵馬聞風喪膽的淝水:往北經壽春境內注入淮河的水脈,又稱東淝水;往東南注入巢湖的一水脈,又稱南淝水。
東淝水、南淝水兩條水脈原本並不相通,但在漢末曹魏時期,為江淮兵馬糧秣運抵達合肥,曹操在將軍嶺以東,開挖運河貫通兩河——這條運河又稱為曹操河。
將軍嶺周圍的地勢還是高了,淝水流程又短,想要維持曹操河有足夠高的船運水位非常困難。
隋唐之後,隨著邗溝水運體系日益成熟,以及中原透過邗溝對東南的財賦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中原王朝也就沒有太強的動力,花太大的代價去維繫淝河運道的貫通。
近百年來,曹操河基本上就荒廢下來,淝河重新變成兩條隔絕的天然河流。
不過,在這一刻,在將軍嶺以東,已經有成千上萬的民伕被驅趕過來,在曹操河舊址上開挖河道。
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巢湖南接長江的濡須水已經被南朝兵馬完全控制,不這麼做,撤到合肥以西河道之中後水師戰船就沒有辦法撤回到淮河,將徹底淪成荊州水軍攻打的活靶子。
當然了,平燕宗王府更希望打通壽春與合肥之間的水道聯絡,
成為長期佔領合肥的紐帶。
仲長卿卻不覺得他們目前有長期佔領合肥的機會。
就算能及時殲滅韓時良、葛鈺部,佔領壽春,仲長卿也覺得他們應該將防線收縮到壽春,或者將壽春也放棄掉,徹底撤回到淮河以北更為妥當。
因為此時他們並不能確認淮河不會被京襄的鐵甲戰船所截斷。
荊州水軍的發展時間很短,期間京襄還與京西、河洛高度對峙作戰近兩年之久,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荊州水軍至少裝備了超過三十艘鐵甲戰船。
隨著時間的推移,京襄裝備的鐵甲戰船隻會更多,同時還牢牢控制著淮河上游河道,赤扈還有什麼信心覺得自己能始終將淮河中下游控制在手中?
仲長卿為接下來的戰事發愁,也注意到這時有數騎快馬從北往南馳向將軍嶺西麓的營寨。
那裡駐紮著仲長卿撤下來的五千殘部。
因為將軍嶺控制著淝河的河源,同時又是西接六安的要衝,戰略位置極其重要,仲長卿被安排率部駐守於此。
仲長卿不知道有什麼緊急資訊從北面傳來,他看了看西垂的斜陽,帶著護衛下山去,半道遇到從大營趕來的信使:
“宗王已至芍陂北營,特召仲將軍前往議事!”
“……”仲長卿愣了一下,心想屠哥就在芍陂北營督戰,又哪來“宗王已至芍陂北營”一說?他轉念想到信使所說是鎮南王兀魯烈,而非平燕王屠哥,驚訝問道,“鎮南
宗王到淮南了?”
“宗王與嶽帥昨天夜裡都到了壽春!”信使說道。
1秒記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