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2/2頁)
章節報錯
赤扈極重視騎兵的裝備,但連戰馬都披甲的精銳重騎兵也僅佔到十之一二。
像怯不黑所部八千人馬,披甲重騎僅有千餘。
考慮到京襄這次極可能會動用最精銳的選鋒軍騎兵發動突襲,而選鋒軍精銳騎兵以密集陣型進行鑿穿作戰的威力以及選鋒軍還新編入重甲步卒,都令人印象深刻到要噩夢的程度。
為此,平燕王屠哥明面保持怯不黑率領八千騎兵配合楊景臣所部雄州軍殿後不變,但實際上卻暗中調了三千披甲重騎與怯不黑所部輕甲騎進行調換。
拓剌現在就想知道仲長卿、那顏摩黎忽他們兩個人,會以怎樣的心情看著他們所畏懼、以為無堅不摧的京襄選鋒軍騎兵在赤扈重甲騎的屠刀下慘嚎、呻吟……
「不對!這事不對勁!」
仲長卿沒有心情跟拓剌置氣,看到京襄選鋒軍騎兵已經從坡嵴後湧出好一會兒都還沒有停息的跡象,而在朝北的坡崗上,京襄選鋒軍分為五片,各自展開都有三四里縱深……
然而坡嵴後京襄軍步騎還如潮水一般湧出,仲長卿直覺背脊骨一陣陣發涼。
「京襄軍在淮西怎麼可能有這麼多騎兵?徐懷那豎子是拿馬步兵充數,想要第一時間將怯不黑、楊景臣唬住,然後趁機殺入營壘深處,摧毀浮渡?」摩黎忽直吸涼氣說道,「他是想用詐計,為靖勝軍主力趕來爭取時間?」
「不是說京襄選鋒軍在淮西只有四千騎兵、兩千重甲步卒嗎?」
拓剌這時候也覺察到異常,呼吸都有些困難起來,怪叫道,
「見鬼,在北側坡崗展開的騎兵、重甲步騎已經有七八千人了,後面不知道還有多少騎兵沒有殺出來——見鬼,京襄從哪裡冒出這麼多騎兵?看其側翼輕騎縱馬馳騁開弓的樣子,絕不像拿馬步兵充數的新手!」
怯不黑、楊景臣想著誘敵深入,在南岸並沒有將所有兵馬都拉出營寨,除了第一時間將七八千步甲拉出營壘,於浮渡正面結陣外,還將兩千輕甲騎、數百披甲重騎部署於營區兩翼。
兩軍輕騎最先在側翼接戰。
怯不黑、楊景臣都深知京襄選鋒軍除了重甲步卒下馬後結陣推進的威力驚人外,也知道其重甲騎以密集陣型進行鑿穿突擊前也需要整飭陣型。
不能讓京襄軍從容將陣列展開來,當然要第一時間驅使機動速度最快的輕騎進逼過去,壓制京襄軍在朝北坡崗展開的空間,不斷嘗試撼動其陣腳。
然而除了居中三大片正有序結陣的四五千步騎人馬不說,仲長卿、摩黎忽粗粗看去,能確認京襄選鋒軍第一時間在兩翼以及側前翼投入交戰、掩護披甲重騎及重甲步卒結陣的輕騎兵,就不少於四千人馬,而且看上去個個弓馬嫻熟。
「契丹人?!」
仲長
卿想到一個可能,這一刻幾乎要呻吟出來。
他雖然猜不到為何有如此之多的契丹騎兵出現在淮西戰場之上,但他幾乎能夠肯定,徐懷此時確有額外的精銳輕騎兵可以調動,除了從契丹殘部借兵,還有其他途徑嗎?
「契丹殘部不是都留在吐蕃高地深處嗎,不是說距離大理國還有數千裡之遙嗎,怎麼會跑到中原來了?之前千餘契丹殘部來投京襄,他們在途中用了多少時間,沒有一年,半年也至少的吧?」
摩黎忽心驚神顫的問道,
「吐蕃相距中原萬里之遙,山高水遠,一支如此規模的騎兵要從吐蕃調到淮西,沒有一年半載時間,怎麼辦得到?除非徐懷一年前就已經料到這點?這也不對啊,徐懷派人去找蕭林石請援,報信路上不得先耽擱大半年的時間?不對,不對,兩側的輕騎兵不像假扮,確是精銳騎兵,唯一可能,就是居中結陣的披甲重騎是拿馬步兵充數的——徐懷詭計多端,楊景臣在他手裡吃過大虧,這很可能是針對楊景臣用計!」
「是契丹騎兵,」
仲長卿不得不痛苦的直面殘酷現實,又朝拓剌說道,
「拓剌將軍,請你速往平燕宗王處稟報,需要調派水軍運送援兵到南岸去。京襄這次從契丹借得大股騎兵,一次性投入的突襲兵馬規模遠遠超乎之前的預估。怯不黑、楊景臣想著誘敵深入,僅在浮渡前安排七八千步兵結陣,不可能阻擋京襄軍殺透進來摧毀浮渡。考慮到京襄極可能還有後手,為防萬一,需要提前將援兵送到南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