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迂迴(第2/2頁)
章節報錯
岷山、西傾山以北的開闊河谷地,最適宜契丹殘部在此棲息繁衍,此時都受到赤扈隴西都總管府的兵鋒直接威脅。
除此之外,岷山與西傾山之間的洮源河谷狹窄,南側乃是終年寒冷的荒蕪高原與綿延不斷的崇山峻嶺,遠沒有足以供養近十萬族人、上百萬頭牲口的草原資源……
蕭林石沒有說什麼,坐在案後將徐懷送來的密函拆開來,看了一會兒,問張雄山:“這次過來的隊伍裡,確有百餘匠工會留下來?”
“是的,使君考慮到接下來與蕭帥的聯絡有可能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都會被赤扈人切斷,沒有辦法再將京襄所出的兵甲、鐵器源源不斷送到蕭帥手裡,只能這時候將一部分匠工,先編入蕭帥麾下使用,”張雄山說道,“這百餘匠工知尋脈採礦之法,亦知冶鐵以及兵甲鍛造之法,蕭帥挑選一部契丹子弟,待掌握尋脈採礦冶鑄之法後,再想辦法使這部分匠工返鄉即可……”
石海、撒魯合等人驚訝之餘又再次沉默起來:
楚山現在將百餘匠工送給他們,他們真要開礦冶鐵、鑄造兵甲,勢必要在一個地方紮下根來才行,但他們不收下這份“厚禮”,沒有源源不斷的堅甲銳兵的補充,不足十萬族眾,如何在群敵環伺之下生存、繁衍下去,而不是最終被消耗乾淨?
當然了,照他們的想法,這批匠工還是要留下,但他們最後是留是走,自行商議便是,此時無需給楚山任何的承諾。
石海、撒魯合如此想,鄔散榮卻是老實人,看向蕭林石說道:“百餘匠工好是好,可以進岷山開礦鍊鐵,但岷山之中草甸子太少,容不下這麼多的牲口——徐侯這是給我們出了一個難題,真是頭疼啊……”
“……”
雖說張雄山乃是契丹舊將,但他與陳子簫投去楚山太久了,此時也是代表楚山的立場而來。
石海給鄔散榮使眼色,要他莫當著張雄山討論此事。
“徐侯並無意要我們守岷山,而是希望我們先一步撤往大理,”
蕭林石這時候才將徐懷的密函看完,遞給石海他們,說道,
“從洮源南下,路途太艱難了,赤扈人也不會輕易做這個選擇——赤扈人還是會先試秦嶺、再試汝蔡,這大概能給我們南下爭取兩到三年的時間……”
石海見徐懷竟然是建議他們先一步撤往大理,先是一愣,繼而贊同道:
“我們之前沒有機會撤入川蜀,除了南朝君臣對我們猜忌外,更為主要的是高峻陽並不太需要我們撤到川蜀協助防守。不過,倘若赤扈人三四年後以偏師經洮源南下,南朝在西南卻無雄兵相守,說不????????????????得就會接受我們撤入桂州等地……”
說到底還是契丹殘部現在太弱小,沒有資格跟高峻陽翻臉,石海心裡想,他們倘若能迂迴撤到氣候宜人的大理、南詔一線,倘若赤扈人不南下,他們來個鳩佔鵲巢又如何?
在石海看來,此時青唐、黑水附近以及更西面的西域諸族都已經被赤扈人征服,堵死他們西進的道路,而往西南方向除了生存環境越發險惡外,還要面對與吐蕃諸部的血腥衝突,往南撤往大理、南詔,也許要比堅守岷山更好一些……
蕭林石苦澀一笑,說道:“南下路途艱難,非是易事——不過時間太緊迫,也無需今日就做出決定。雄山難得回來一趟,大家陪著好好多喝幾杯。”
不管哪個方向,他們早就派出多股先遣人馬摸索道路、打前哨。
從洮源往南一路都是雪山以及充滿沼澤的草灘,空氣稀薄,路途艱鉅得超乎想象。
跟隨他們的契丹殘部都剩不到十萬眾,其中大半還是老弱孺婦,就算他們沿途儘可能避免與土著部族發生血腥衝突,又有多少人能支援走下全程?
蕭林石一生都自視是果敢勇毅之輩,就算理智上告訴他南下是最好的選擇,但想到路途的艱鉅,還是無法輕下決斷。
張雄山這次過來,只負責將密函送上,將江淮、荊湖最近一年發生的事情具實相告,但最終契丹殘部會做怎樣的決定,他也無意去遊說。
張雄山又取出一本桐油布包裹的書冊,遞給坐在席間一直保持沉默的蕭燕菡,說道:“使君習武,閒時會將心得寫下,這次雄山從泌陽動身,使君熬了幾個夜晚,親筆整理出這篇《伏蟒拳經》,特地吩咐雄山帶給郡主——郡主要是覺得合適,可使小王爺修習!”
“嗯嗯……”蕭燕菡有些慌亂的接過拳經。
鄔散榮還想著將拳經借過來一觀,蕭林石卻是一聲輕嘆,他見石海、撒魯合等人神色遲疑而怪異,心知徐懷在這本拳經上所表露的態度,對他們觸動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