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講究(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管制司此時以怎樣卑微的言辭向朝廷請援,都很難想象朝廷在親眼看到京襄陷入真正山窮水盡的絕境之前,在京襄兵馬實際產生巨大而慘烈的傷亡之前,會有動於衷。
不過,言辭卑微的請援,與秋冬盡最大極限動員三十萬兵馬填入各個防線,目的都是要朝廷感受到,京襄是拼盡全力,才極其勉強抵擋住敵軍的中路攻勢——
說白了,除了裝窮,還是要會哭窮。
聽董成這麼說,史軫笑了起來,說道:“使君這奏章少不得要多寫幾封的,但也要請董公不吝嗇筆墨啊!”
大越設立制置使司的路,除制置安撫使總攬軍政外,通常還會依照傳統的監司分設兵馬都部署、轉運使、提點刑獄公事、提舉常平倉事分掌軍、財、憲、漕等司。
京襄路在徐懷之外,除了徐武磧兼領兵馬都部署、董成出領提點刑獄公事外,其他兩大官職都空缺,實際事務由史軫、蘇老常等人分領。
依大越規制,制司層次除了徐懷之外,兵馬都部署與提點刑獄公事都有專奏之權。
????????????????徐武磧乃是楚山絕對的嫡系,董成也是得徐懷舉薦才出任京襄路提點刑獄公事,他寫不寫奏章,對朝廷都不會有什麼特別的促動,但史軫想董成也上奏章,除了看到他幫著出謀劃策外,更希望看到董成有真正的實際動作站到他們這一邊來。
“……”董成沉默起來。
會場氣氛一時有些凝滯。
徐懷垂下眼簾,目光落在軍情司匯攏過來的材料上。
“胡楷、朱沆、錢擇瑞幾位相公,在朝中已經孤立無援,要麼被踢到一旁去看守閒差冷灶,要麼進獻數十策未必能有一策入得聖眼,卻是除了汪伯潛、楊茂彥、魏楚鈞等人外,周鶴、高純年又重新順風順水起來了。然而周鶴、高純年、汪伯潛、楊茂彥這些人,在河淮失陷之前是何等表現,董公不會已全然忘卻了吧?驅逐胡虜、收復中原,真的能在他們身上寄望幾分?”
韓圭看向董成,笑著說道,
“使君在汝蔡唐鄧襄房荊均清理私佔田畝,將山澤之利盡收公庫,士紳恨之入骨,左一個‘祖宗規制’,右一個‘官不與民奪利’,這清算出來的田地,都裝入你我還是使君囊中了?還是配給真正的‘民’。這些士紳滿嘴仁義道德,但說到底就是‘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的自私自利之徒罷了。驅逐胡虜真能寄望到這些人嗎?董公這些年居於鄉野、寄情于山水,韓圭還以為董公將這一切都看透了呢?”
董成聞言一震,朝徐懷作揖道:
“董成知道怎麼做了,諸事還請君侯吩咐!”
當世稱謂是個大學問,徐懷作為制置安撫使,是名正言順的“使君”,甚至更進一步,以“相公”相稱也無不當。
徐武磧、董成作為監司掌印官,勉強也夠得“使君”這個稱謂,但為了與徐懷以作區別,眾人會將他們與作為制司長史兼南陽知府的史軫以及程倫英等人稱為府君。
徐懷同時又受封靖勝侯爵,但自前朝以降,公侯等封爵基本上都是虛封,禁置私吏,君侯這樣通常出自私吏之口的稱謂就很少用了。
董成倉促之間,也只能用這樣的稱謂,去彌補之前的猶豫與瞻前顧後。
“董公言重了,”徐懷哈哈一笑,說道,“大家都志在驅逐胡虜、不拘小節而已!”
經這事一岔,大家心境徹底輕鬆下來,認真討論起今年動員三十萬人馬的可能性來……
…………
…………
“雖說極其勉強動員三十萬人馬,能鬆懈朝中一些人對京襄的戒備,但多動員十萬人馬,哪怕是支撐到明年三月份就可以稍稍放鬆一些,但這其中又要多消耗多少資源,又要拖慢多少建設,真的划算嗎?”
徐懷回到後宅,跟王萱說起備戰大會的情形,王萱禁不住疑惑的問道。
多動員十萬人馬,肯定是沒有辦法給予充足的裝備,甚至會刻意簡陋,以示京襄的窘迫,但長達半年的吃喝拉撒以及相應的營舍建設,同時將這部分青壯勞動力抽出所導致的生產損失,都是一個極其恐怖的數字。
都說最熟悉自己的永遠是對手。
京襄多動這麼多人馬,對赤扈人的迷惑性不會很大,但最終僅僅是為了鬆懈朝廷對京襄的戒備,值不值當,很多人都????????????????是有疑慮的。
“還是值得去做的,”徐懷說道,“動員這麼多人馬,汝蔡就可以震懾住敵軍輕易不敢強攻我們的城塞,就能有效減少我們的傷亡。當然,更為重要的,至少三五年內,我還不想與朝廷關係進一步緊張、惡化下去。僅僅依靠京襄的人力、物力,守住中路是沒有問題,但想反攻出去、甚至在東西兩線畏首畏尾的情況下,我們還想先收復河洛地區,京襄的人力、物力就有所不足。我們是不指望朝廷能給多少的支援,但也不能讓他們將商路給掐斷了,更不能讓他們豁出去拖我們的後腿,甚至兵戎相向……”
建繼帝駕崩之後,為應對接下來會惡化的局面,徐懷做了很多犯忌諱的事——即便已經發生與即將到來的血淋淋事實,無一不證明徐懷諸多作為的必要性,但猜忌一旦形成,就不要指望能輕易消除。
目前朝廷對京襄尚且容忍,無外其他,一方面是需要京襄出力守住中路防線,另一方面就是在此時坐於龍椅之上的那個人眼裡,京襄還不足以構成真正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