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殮(第2/2頁)
章節報錯
得此徵調令,徐懷可以在僑縣南蔡直接徵編七千五百名戰兵以及一部分相應的輜重兵卒,與隨行選鋒軍千餘驍騎,投入到對洞荊匪軍的進剿戰事之中。
徐懷身為楚山行營兵馬都總管、靖勝侯兼知汝、蔡兩州軍事、明州刺史、御帶器械,無論是資歷還是職銜,都遠在荊湖北路兵馬都部署高峻堂之上,但這封徵調令准許徐懷徵編兵馬從荊湖北路境內參與進剿洞荊賊軍,與荊湖北路兵馬都部署司所轄的兵馬是協同作戰的關係,並無節制之權。
很顯然以樞密副使汪伯潛為首的淮王府人馬,在這封徵調令裡還是留了一手,說明淮王趙觀登基在即也並沒有忘乎所以。
不過,徐懷最終所需要的,也就這樣的一封徵調令詔。
與淮王趙觀及周鶴、高純年等人在紫宸殿辭行之後,徐懷就直接趁著日暮直接馳出大梁門,趕往龍藏浦河口。
而在龍藏浦河口,選鋒軍千餘驍騎也已經做出連夜開拔的準備。
大殮之禮剛畢,朱沆、王番都無法脫身,只能是朱桐、盧雄、王孔等人出城給徐懷送行——他們趕到龍藏浦河口,看到這邊已經做好開拔的準備,都有些驚訝。
「你連日勞累,不等到明日再動身?」朱桐疑惑的問道。
「軍機瞬息萬變,早一日遲一日區別極大……」徐懷淡淡說道。
虜帝在征討党項途中遇刺身亡,鎮南宗王兀魯烈、平燕宗王屠哥率嫡系兵馬北還爭位,使得嶽海樓、曹師雄等降附兵馬不得不在河淮、河洛及關陝一帶收縮防線——在這種情況下,大越完全有能力抽調精銳兵馬平定洞荊亂事。
如果不出意外,與赤扈人暗通的孫彥舟、胡盪舟等賊將可能已經得到嶽海樓或曹師雄的授意,在跟葛伯奕秘密談判招撫之事了。
目前一方面應該是還沒有談妥最終的招撫條件,另一方面葛伯奕想獨佔其功,才沒有將這事知會朝中。
荊湖南路制置司嚴格***,當然也不可能單獨知會淮王府其事。
要不然的話,壓根不會有這麼一封徵調令出爐了。
不過,在淮王及樞密院准許楚山在南蔡徵編兵馬參與對洞荊匪軍進剿的訊息傳到嶽州之後,葛伯奕必然會第一時間派人趕到建鄴進行勸阻。
荊湖南路制置司所在的嶽州,相距建鄴約一千五百里,信使單程馳騁僅需要四到六天。
也就是說徐懷必需第一時間趕到南蔡,趕到南蔡也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對所列兵馬的徵編、動員,然後開拔到復
州、荊州境內,叫朝中沒有收回徵調令的機會。
也只有率兵馬進入復州、荊州境內之後,接下來朝中無論對洞荊匪軍決定進行進剿作戰,還是進行招撫、招安,至少明面上沒有辦法或者藉口,將楚山踢到一邊了。
到時候就算葛伯奕在淮王的全力支援下,執意要對洞荊匪軍進行招撫,楚山精銳覬覦一側,沒有徐懷的點頭與首肯,又或者說楚山沒有得到足夠的好處,孫彥舟、胡盪舟等賊軍敢輕易放下武器投降嗎?
反過來,葛伯奕執意要剿滅洞荊匪軍,以蔣昂為首的東洲寨勢力,向楚山繳械投降,在明面上誰又能反對或制止?
這也是徐懷此次進京,途經南蔡時韓圭強力主張暗中提前進行軍事動員的關鍵所在。
而這次能否從洞荊賊軍成功收編三五萬甚至更大規模的青壯男丁,則關係到楚山後續的發展潛力——
徐懷並不在乎士紳與朝臣之間的名聲,這些年士紳及士臣對楚山在汝、蔡所行新政的排擠與厭惡,還不夠激烈嗎?
楊麟戰死之後,徐懷當然有將楊祁業所部留在楚山的機會。
建繼帝調楊祁業所部南下襄陽休整,接受文橫嶽的節制,史軫等人是勸阻的——理由也是充分的,當時楚山確實是承受極大的軍事壓力。
徐懷奉詔行事,除了當時確實需要對鄭懷忠、鄭聰父子施加壓力,還有一個主要原因,還是徐懷在楚山裡裡外外所塑造的那一套體制,跟傳統的禁軍是很難相容的。
也因此楚山能從洞荊賊軍直接收編三五萬乃至更大規模的青壯男丁,然後進行徹底的整頓、改造,絕對要比將南陽府劃入楚山大營轄下,從南陽府徵募三五萬新兵,又或許將其他禁軍納入楚山節制,都要更能夯實楚山的根基。
為此,周景都留在南蔡,協助範宗奇、姜燮、徐勝等人籌劃諸事,沒有跟隨到建鄴來。
這個節骨眼上,徐懷還真不能在建鄴隨隨便便多耽擱一宿。
至於淮王登基之後,朝堂及地方新的權力分配,王番留在建鄴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