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第2/2頁)
章節報錯
…………
次日凌晨在林中裹著氈毯小憩兩個時辰,徐懷睡過來見天色已亮,簡單洗漱、吃過乾糧,又與王舉、陳子簫等人在諸侍衛的簇擁下重新翻身上馬,沿著汝水南岸東行。
這時候朝陽從東邊的樹梢升起來,照耀在汝水兩岸蒼茫的原野之上,乳白色的薄霧從河水之上升騰而起,往兩岸擴散。
汝水與潁水、蔡河、汴水皆是淮河左岸的主流支流。
汝水發源於伏牛山北段,流經伊陽、郟城、梁縣、襄城等地,雖說已出伏牛山區域,但兩岸還是丘嶺起伏,還沒有進入真正的河淮平原區。
不過,汝水兩岸的村寨屋舍已漸密集,也不時能看到逃難民眾衣衫襤褸的露宿丘野,滿臉悽惶。
徐懷他們一路東行,沿途不時接到遭受到小股虜騎的通報,但赤扈人往汝水沿岸派出斥候,主要還是偵察京畿西南地區的兵馬集結情況。
北面的許州以及東面的陳州境內,目前還沒有大股虜騎集結的跡象。
雙方斥候即便遭遇,也都是逮住機會,搶射一通,就迅速拉開距離。
“很顯然,太原一役,令赤扈人不敢再輕易忽視側翼的威脅。在輕易奪得汴梁後,他們就將騎兵主力重新調回到黃河北岸,配合降附軍攻奪河東、河北等地未陷的城池——”陳子簫說道,“雖說這會夯實赤扈人在黃河以北的佔領、統治,卻也為我們在淮水上游鞏固防線,爭取更多的時間……”
“是啊,但願我們時間上還能趕得及……”徐懷感慨道。
奔襲太原一役,雖說並不能避免汴梁陷阱的悲劇,但很顯然已經極大的影響了戰事後續勢態的演變。
歷史的軌跡從這一刻,應該是徹底偏離既定的方向。
不過,最關鍵的問題是,即便歷史走向已偏離既定的方向,卻也完全沒有往好的方向扭轉,而是拐向另一個壞的、並不值得樂觀的方向而已。
當然,此時想這些有的沒的沒有意思,徐懷目光往汝水眺望過去。
汝水往東南方向斜向流入上蔡北部,兩岸平闊起來,從伏牛山東麓山嶺發源的沙河這時候匯入汝水,以更大的傾角繼續往東南方向的曠野流淌,一直到新蔡以東,匯入發源於青衣嶺等山的吳寨河之後,最終於光州固始縣北部匯入淮河。
楚山行營的防區往東也是截止於汝口,然而從桐柏山道入唐州泌陽縣的西隘口算起,楚山行營從西到東的防禦面寬達四百餘里。
就算舞陽、上蔡等地不失,楚山行營西部將位於舞陽、上蔡守軍的遮閉之下,沒有接敵的機會,但就算從確山南面的青衣嶺算起,往東偏南到汝口,也足足有三百里縱深的防禦面。
這麼縱闊的防禦面,絕大多數還是平原地區。
而昨日在討論防區調整時,胡楷則主張將青衣嶺以北的確山、以東的淮川、新蔡都劃入楚山行營。
這麼一來,楚山行營在淮河北岸就有確山、真陽、新蔡、淮川四縣,在淮河南岸有楚山、信陽、潢川、光山、羅山、固始、商城七縣以及位於桐柏山與淮陽山之間的九里、平靖、武勝三關。
如此縱闊的防禦面,這麼多城塞關隘,就算將六七千人馬掰碎了去填,也必然是漏洞百出。
徐懷到蒲坂參見景王,對其他事都很少發表意見,除了他要謹守此時的身份與地位,不搶周鶴、高純年等人的風頭,更主要的他主要心思都在思考,要如何才能守住淮河上游河段。
將晚時,徐懷在諸多侍衛的簇擁下行至新蔡北部,這時候斥候馳來稟報景王一行人已經一早從襄城出發,已經午後順利進入唐州方城縣境內。
徐懷這時候則下令集結人馬,連夜往青衣嶺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