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十萬軍民出城北撤,即便分批進行,隊伍也將拉得極大。

徐懷手裡就這點精銳,是很難庇護周全的,太原附近的敵軍規模又是他們的數倍之多,這時候哪怕是分股銜尾擾襲,也有可能很輕易就將北撤軍民攪亂掉。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徐懷不僅要攻陷雲州漢軍大營,還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攻陷,甚至多拖延三五日都不行。

…………

…………

太原軍民整體是極度虛弱,遠非三五頓飽食就能恢復。

不過,除了登上城牆戰死以及受創後缺醫少藥得不到救治而死的兩三萬人外,因飢病死亡者主要還是體質差的老弱婦孺。

太原所剩的十萬軍民,差不多有一半以上,都是十數到三四十歲不等的男丁。

除了中年男丁身體素質更強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陷入極嚴重的饑荒之中後,每家每戶基本上都將所剩無幾的糧食優先給青壯男丁食用。一方面是傳統使用,青壯男丁會受到更多的照顧,同時一個家庭也需要青壯男丁保證一定的體力,以便外出尋找食物。

甚至也不排除暗中有不少易子而食。

有這麼大的基數在,太原城裡還是能抽調出三四千名能參與戰力的軍卒。

要不然的話,在赤扈西路軍主力南下之前,太原就已經被攻陷了。

徐懷將強襲雲州漢軍大營時間放在次日夜晚,沒有更早,主要是將太原能戰之兵以及戰械調入雲州漢軍大營南轅門以南的戰場需要時間,夜間調動更有隱蔽性。

而強襲雲州漢軍大營的時間也不能更晚。

徐懷主要是考慮到不能讓李處林、陰超等敵將掌握到他們這邊詳細的資訊,唯有敵軍處在驚疑、惶然之中,不敢輕舉妄動,他們才有最佳的強攻雲州漢軍大營的環境。

倘若拖延下去,叫李處林、陰超跟清順軍及鎮南宗王府聯絡上,探明他們的虛實,事情將會變得更棘手。

至少他們不敢將能戰之兵從太原城裡都調出來,要防備陰超有可能從南面對太原城展開新的攻勢。

除了兵力上的劣勢以及時間太倉促外,楚山騎與太原兵馬也不是不具備別的優勢。

除了從前壘所繳獲的十架投石機外,他們強攻下的營壘以及敵軍放棄的三座營壘之中,有著敵軍從北面強攻太原城的大量戰械——從北面強攻太原城,原本是敵軍的主攻方向。

這些戰械包括百餘輛盾車、偏廂車、鐵滑車、衝車外,還有十數架樓車、登城車以及十數張三弓床弩。

太原城裡也有一批三弓床弩,在過去長達一年的守城戰,這些床弩因為弓弦等配件的損壞而無法使用,此時更換弓弩、弩臂等配件,還有八架床弩能投入使用。

在決定強攻雲州漢軍大營的當夜,十二座高逾五六丈的樓車、登城車部署到雲州漢軍大營的南面,每架樓車、登城車都部署兩張三弓床弩,次日一早就對雲州漢軍大營展開有條不紊的攻勢。

當世投石機都是牽引式的,每架中型投石機需要三五十人同時拉拽,才能將石彈、泥丸彈砸向敵營或敵軍陣地,需要佔據的空間很大,在雲州漢軍大營的南面只能部署八架,也有條不紊的將不規則的城磚直接拋向敵營。

城磚不規則,也沒有時間磨製成球形,用投石機拋砸出去,根本不要指望有什麼精度。

雲州漢軍大營的寨牆也僅一丈餘高,相比較而言,樓車、登城車擁有絕對居高臨下的優勢,這時候反倒需要數人將床弩的尾部抬起來發射,當然也沒有多少精度可言。

不過,七百步見方的敵營之中,有守軍及苦役將近兩萬人,密度相當之高。

同時敵軍都沒有想到太原守軍有能力突破他們的第二層防線。

因此雲州漢軍大營的兵舍建築,屋頂沒有用捆紮起來的原木進行特別的加固,以木架子覆草為主,夯石牆也很單薄;而苦役甚至還擠在一頂頂破爛不堪的帳篷之中,抵擋石彈轟砸的能力很弱,甚至床弩射出的巨箭都能輕易洞穿,一天下來就有二三百人的死傷。

這已經是相當恐怖的數字了,即便還遠談不上叫守軍崩潰,但也足以叫他們守在營寨之中惶然難安。

太原城裡沒有多餘的油脂,但除了籌備更多的乾燥木柴作為引火之物外,宰殺的騾馬,也是連夜將內臟、膘肉蒐集起來,熬煮成油脂,作為夜戰引火照明之物儲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