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房徐得到錢糧補償,也由於逾四分之一的族眾西遷,使得玉皇嶺騰出一批可供佃種的田地,下房徐族眾維持生計的艱辛也得以緩解,算是皆大歡喜的局面。

而獅駝嶺、金砂溝、歇馬山雖說佔地是玉皇嶺的兩三倍,但可供開墾的土地資源極為有限。

大半年來,即便在兩嶺山峪之間建成十一道滾水壩,但到處都是石崖石坡,也僅僅清理出千餘畝坡地,算上獅駝嶺東坡、歇馬山下院谷地以及金砂溝寨,總計都不到兩千畝地。

新遷族兵以及之前金砂溝寨、歇馬山已經接納的,總計也有三百戶,每戶攤算下來,僅能分得六畝旱地,種植麥豆等作物,產出非常有限,連填飽肚子都困難。

金砂溝是深壑,崖壁險陡,沿溪七八里都幾乎找不到能供人立足的灘地,但辦法總比困難多。

蘇老常帶著人在懸崖陡壁開孔打入木樁鋪上棧板,擴大能放置溜槽以及淋濾作業的平臺;對金砂溝寨下方唯一一處可以稱得開闊的灘地,更是不計成本的用大石漿砌建一座穩定的棧臺,安裝兩架龍骨水車取水淋濾加大型槽板。

雖說金砂溝灘多水急,不通筏舟,但蘇老常還是帶人打造浮筏,用竹絲索固定在溪流之上,方便長柄木勺挖採溝底的溪泥。

雖說柳瓊兒當初信口海吹每日可採三五十貫錢的金砂沒有實現,但叫蘇老常二三個月折騰下來,金砂溝沿岸六處採金點,每日開採金砂也差不多穩定超過二十貫錢,已是相當的驚人。

有這筆收益,不僅築路建寨等事能持續進行下去,遷入三地的家小也可以透過做工,補足田地產出的不足,讓日子能夠維持下去,不至於連溫飽都維持不了。

開採金砂以及金砂溝寨其他事物所產生的收益,理論上歸屬於柳瓊兒名下,徐懷隨意支用,但為建和元年將至的大禍未雨綢繆,獅駝嶺的開墾、歇馬山的經營,以及三百餘戶家小的人力分配,又必須要與金砂溝結合到一起,通盤去籌劃。

徐懷現在也越發清醒的認識到大越病入膏肓,而赤扈人崛起勢難避免,他將錢財以及其他絕大多數個人資源都在所不惜的砸出去,未雨綢繆的去做一些事,在他看來是極有必要的。

問題在於,徐武江、徐武坤、徐心庵、徐武良、蘇老常等人,對聯兵伐燕會否造成那麼嚴重的後果都將信將疑,對赤扈人崛起也沒有什麼概念,更不要說徐灌山、徐四虎、韓奇、殷鵬、吳良生等其他人甚至都還不知道聯兵伐燕這些事……

徐懷現在卻想大家將拼死血戰應得的賞功錢,將他們在歇馬山、獅駝嶺應得的利益,乃至他們的人生、熱血及忠誠,凝聚成一起去做未雨綢繆的事,總要有一個說得過去的由頭。

蘇老常提出建立堂號。

從七百餘年前的晉朝起,數世聚族而居的宗族,在祭祀共祖的宗祠、家廟上,都有題寫堂名的習慣,也以此作為某氏某支區別其他族屬、支派的微號,日漸流行起來。

這就是堂號。

徐氏自遷入桐柏山紮根,宗祠題寫鹿鳴,這不僅是族學鹿鳴堂的由來,同時徐氏子弟走出桐柏山,也是以泌陽鹿鳴堂徐氏自居,跟其他地區的徐姓人進行區分。

當世合夥經營生意日漸尋常,以及大小頭目為打家劫舍更好的團結起來,又或者諸多潑皮無賴勾結到一起欺行霸市,也屢有在宗族之外建立堂號共同行事、協同利益的先例。

獅駝嶺、歇馬山、金砂溝寨這些地盤以及這麼多人手,倘若想繼續凝聚起來共進退,唯一可行的,就是整合到一個堂號之下,甚至可以將山寨所行的規則,比如諸當家決策制、繳獲(收益)公私帳分配等等,都直接移植到堂號之下實施,相當於是山寨的概念進行泛化。

徐懷都不得不承認蘇老常這個想法非常的有創意。

眾人考慮到除了獅駝嶺、歇馬山、金砂溝寨的經營外,堂號目前能對外的經營生意,主要就是鑄制朝廷所許的“弓、箭、刀、盾、矛”等五兵,遂以“鑄鋒”為堂名。

鑄鋒堂以徐武江為大當家,蘇老常次之,執掌堂務;徐懷再藏拙,他的武勇聲名這時候也已經震動州縣,遂以莽虎之名號坐第三把交椅;徐心庵如今旋風槍的名號也是鵲起,正式替代他父親徐灌山坐第四把交椅;柳瓊兒、蘇荻、徐武坤、徐武良以及在剿匪戰事建立自己名號的徐四虎、殷鵬等人分坐第五到第十一把交椅……

徐武江、徐心庵、徐四虎還在鄉營任將,徐武坤、殷鵬等人則以養傷的名義隨徐懷一起退出鄉營。

金砂溝新寨的建造需要時日不說,歇馬山崇皇觀的上院地踞險要,建築完整宏大,鑄鋒堂的總堂口當然是更適合設於歇馬山。

鑄鋒堂除內堂事務蘇老常負責外,還設辦講武館,負責青壯及少年子弟的書文學習、熬練武技、演習軍陣等事。

徐武良也帶著吳良生等人,在歇馬山東谷的崇皇觀下院建設新的五兵作坊,專司五兵鑄制。同時還在淮源城盤下一座鋪院作為貨棧,專司五兵銷售,實際還承擔對淮源城的聯絡等事。

除了採金、鑄兵、築路建塢等事正常僱工外,還專門擇選精銳組建五十人規模的堂衛,名義上由殷鵬、韓奇統領,專司山堂場礦及商貨運輸的護衛事,同時也是獅駝嶺、金砂溝、歇馬山三寨的防匪鄉勇。

黃橋寨一役過去快兩個月了,徐懷以養傷的名義退居歇馬山,原以為諸多事會很繁瑣複雜,卻沒想到數月前還在田間挑糞水澆地的蘇老常有著過人的經世致用之能,帶著蘇荻、徐武良、徐灌山他們將諸多繁複事務都一一安排得明白。

徐懷都沒有耗費什麼心思,這段時間主要精力還放在養傷及錘練武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