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華明錄 04遂陽(下)
章節報錯
高莞華幼年就有女神童之名,識字斷句迅速,稱得上過目不忘。皇帝喜愛她的聰明伶俐,曾逗她說:“莞華聰慧過人,若是男子,必定是我朝棟樑,不輸丞相。”高莞華不樂意,反駁道:“女子也能心懷天下,成為像我爺爺一樣的棟樑。”
皇帝哈哈大笑,說:“若是心懷天下,倒可以給我當兒媳婦。”他指著在場的幾位皇子,問高莞華:“他們幾個,你覺得誰更好?”
高莞華脫口道:“都不如遂陽公主對我好,公主不嫌我愚笨,騎馬、樗蒲、舞劍,都會帶上我。我喜歡跟公主一起玩。”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高莞華巧妙地拒了皇帝。如若不然,皇帝很可能當場就會給高莞華和某位皇子賜婚。
有了這一茬過往,皇帝在高謙死後把高莞華接回京城,其中深意不言而喻。況且,皇帝絲毫不想掩飾他的這一想法,早朝期間就曾多次暗示,高莞華是她心中最佳的兒媳乃至未來皇后的人選。
皇帝此舉有兩個原因。其一,高家是名門望族,家風嚴謹。從高祖年間至今,高家人才輩出,在朝堂和民間都有極高的威望。高莞華若能嫁入皇家,那些崇敬高謙的百姓也會交口稱讚。其二,高謙是大鄴有名的水利工程家,幾十年前文宗皇帝欲通南北,高謙親手畫了運河圖並主持修建,這才有的如今南北通天下富的局面。而高莞華是從小跟著高謙學習這些知識的,她是高謙僅有的傳人。
近十年來,西南氣候異常,首當其衝的是府陽郡,那兒多雨又多山地,每年雨季都會爆發水災和山洪。工部尚書向皇帝提出,需在主河道的某一段修建堤壩,再開鑿一條水渠通往北部的安西郡,既能解決府陽郡的洪災,也能解決安西郡缺少灌溉水源的問題。
可是這一工程極其複雜,不好貿然動工,能畫出這種水利工程圖的人少之又少。工部尚書感嘆,若是高丞相還在,這個問題定能迎刃而解。皇帝受到了啟發,高丞相雖已故去,但高莞華或許可以一試。他當即決斷,派三皇子帶領軍前往西南治理洪災,再讓高謙生前的幾個門生協助高莞華,儘快繪出工部所需的水利工程圖。
就這樣,高莞華被一道聖旨召回京城,開始了她作為華明郡主的人生。
進京後,高莞華一刻都沒閒著。雖然高謙把畢生所學都傳授給了她,但她以前只是紙上談兵,甫一上手就是這麼大的工程,她不敢掉以輕心。她用最短的時間看完了高謙生前留下的手札,查閱了大量文獻,這才著手開始繪圖。
其間,除了工部的人和高謙門生,與高莞華走得最近的是遂陽公主,還有二皇子姜恆。遂陽公主不必說,她和高莞華自幼交好,又都是女子,來往密切一點都不稀奇。至於二皇子……是因為皇帝讓他負責府陽渠的前期勘測。
朝中人人都在揣摩聖意,皇帝這是刻意給機會讓二皇子和高莞華多來往吧?按照皇帝之前的暗示,高莞華是未來皇后的人選,那皇位豈不就是二皇子的囊中之物了?
皇帝的後宮並不充盈,他只有四子一女。大皇子姜忱是已故的元獻皇后所生,二皇子姜恆是現皇后南氏所生,三皇子姜恪出身就沒那麼好了,其生母是一個普通宮女,在生他的時候難產而亡。四皇子姜愷和遂陽公主姜蕊則是皇帝最寵愛的劉貴妃所生。不過劉貴妃孃家是普通官吏,沒什麼背景,她之所以能爬到貴妃這麼高的位份,純粹是因為長得美。
大鄴朝主張立賢,但若沒有朝臣的支援,再賢能也難成事。四位皇子當中,有可能被立為太子的是大皇子和二皇子。三皇子沒有根基,四皇子是個文人,醉心於寫詩作畫,根本無心政事。
曾幾何時,皇帝最喜歡的兒子是大皇子。元獻皇后病逝後,大皇子覺得母親病得蹊蹺,應是被人所害,他懇求皇帝追查此事。皇帝則認為他年輕氣盛,想借追查之名打壓其他宮妃和皇子,並未准許。父子倆因此離心,至今未修復關係。二皇子就不一樣了,他深得皇帝歡心,其母南皇后出自大鄴的名門南氏一族,如今又統領六宮,風光無限。
朝臣們一直很看好二皇子,知道皇帝預設了高莞華和二皇子的婚事,他們紛紛站隊。一些原本支援大皇子的人也暗暗轉投於二皇子門下。
再說高莞華,她幼年經常進宮,和幾位皇子公主都認識。二皇子對她有意,她對二皇子也未必無心,這樁婚事差不多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
捋了一遍故事走向,靈夙心裡也就有數了。她從跟侍女的聊天中得知,高莞華回京不到三個月。也就是說,夢中正在進行著的,剛到《華明錄》上冊的一半。接下來一年發生的事才是這個故事的重點。
靈夙揮揮手:“撤了吧,我吃飽了。給我準備馬車,我去看看華明郡主。”
“公主好幾日沒去郡主府了,郡主見到您一定會很高興的。”汝心說著,趕緊差人去準備車馬了。
這時有侍女前來通報,說駙馬求見。靈夙皺了皺眉,她壓根沒考慮到遂陽公主已經嫁人了。好在公主是君,駙馬是臣,平日裡遂陽公主都住在公主府,駙馬只有得了召見才能入府陪伴。按照故事所寫,遂陽公主和駙馬周承業感情很好,婚後一年多就懷了孩子。此時,他們結婚已有半年。
“就說我身子不適,讓他回去吧。哦對,讓他最近也都別來了。”
侍女:“……”
“怎麼?我說的話你沒聽到?”
侍女唯唯諾諾:“公主和駙馬感情一向很好,今日怎麼……這樣是不是不太好?”
“沒什麼不好的,你照辦就行。”
“是,公主 。”
靈夙心累。她哪有心思應付不相干的人,只要她不跟駙馬和離,就不算改變遂陽公主的命運。不妨事。
馬車很快準備好了。靈夙沒帶太多人,除了隨行的侍衛,只留了汝心在身邊伺候。她得到了想要的東西,心情很好,一路時不時掀起窗簾往外面看。雍京城和汴京是完全不同的景象,但都很熱鬧,大街上有很多擺攤賣稀奇玩意兒的小販。
公主府的馬車華麗招搖,十分搶眼,一般人不敢圍觀,因此十分暢通地朝著華明郡主所住的永安坊駛去。剛被告知公主不舒服不能見他的駙馬看見了公主的馬車,一臉懵。莫不是他做錯了什麼,惹得公主討厭了?
馬車行駛至半路,不知怎麼的突然停住了。汝心猝不及防磕到了額頭,疼得齜牙。
得了靈夙的示意,汝心衝外面道:“何人這麼大膽,敢阻攔公主府的馬車?”
侍衛的聲音聽上去有些底氣不足:“回汝心姑娘,是,是端王。”
汝心一聽端王倆字,片刻前那囂張的氣焰瞬間沒了。她看了看靈夙,一臉為難。
端王姜嵩是皇帝的親侄子,曾立下不少軍功,很得聖寵,整個雍京幾乎沒人敢惹他。可唯獨遂陽公主從小就跟他玩不到一塊兒去,平日裡就算見面,倆人也很少說話。
既然是死對頭,那就不必留情了。靈夙慵懶地掀開車窗簾子,想給對方點顏色看看。
端王正巧也掀開簾子往這邊看,四目相對,倆人都愣住了,異口同聲:“是你?”
對面馬車上的人,是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