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變法(第1/2頁)
章節報錯
扶蘇正在看著一份紙質奏摺,紙張被製造出來之後,雖然還未普及天下,但是在朝廷之內的傳遞方式,已經完全改為紙張譜寫的奏章了。
奏章多的必須用車來拉的方式已經成為了歷史,也讓內官們的手腕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扶蘇細看那奏摺,眉頭漸漸皺起,直至組成一個川字。
按理說,此時天下昇平,百姓安居樂業,扶蘇的負擔應該減輕了許多才是,然後實際上並未如此!
手中的這份奏摺,乃是黑臺兵傳遞上來的。
黑臺兵自被他掌握之後,他便讓特朗普選入機靈一點的窮人子弟加入,然後讓他們深入各郡縣探查不法之事,這已經是他收到的關於地方官員貪贓枉法的第三十九封奏章了,更多的還在路上呢?
即便是扶蘇早已做好心裡準備,仍然被奏章上面描繪的場景刺痛的鮮血淋漓,百姓尚且如此痛苦,便叫他這個做皇帝的寢食難安!
然而面對這樣的情況,他現在卻並沒有更好的手段。
秦朝的監察制度便是有中央、地方以及言官諫言系統組成,監察的官員可以直接傳遞奏章到皇帝手中,這邊能排除來此其他地方的干擾,順利的讓皇帝看到奏章。此為上傳天聽!
而且中央、地方以及言官所處的機構,一般是獨立組成部門的,這便有利於監察人員使用檢察權,不受外力影響。
外出巡視地方的監察人員往往職位比較低,但是因為其代表著皇帝和朝廷的意志,所以無論大小事往往都可以參與監察,並且在監察時不受任何機構和官員的約束。
因為檢察官的重要性,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非常注重檢察官人選的選擇,首先便是需要具備清廉如水、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等等品質,其次還需要有一定的監察經驗和手法,所以檢察官往往需要具備很高的素養。
說起來後世朝代的監察機構,大多都是仿照秦朝的監察制度建立的,可以說秦朝其實開了很多先河。
然而再好的制度,都是要人去執行的,作為皇帝雖然可以選擇監察的人員,但是監察的人員卻是大臣勳貴們舉薦出來的,尤其是秦朝末期,這種壟斷尤為嚴重。
說起這個,就不得不提一下在秦朝做官的六種途徑。
徵辟:徵辟可以說是最適合當時的一種選官方式,具體操作便是丞相經過聽聞,得知有這麼一個人才,便把人安排在部門裡做事,如果你做的好,便可以透過舉薦正式得到職位。
然後不止丞相可以,高官們可以,皇帝也可以,只是皇帝畢竟常年處於宮中,這方便的接觸也少了。例如秦相李斯走的就是這條仕途,他是從擔任相國呂不韋的屬吏開始在秦國的宦海生涯的。
還有便是郡一級、縣一級的人才選拔,各地官員都是可以提供選拔人才的名單的,發現到晉朝便是傳說中的九品中正制。
薦舉:如果說徵辟是給丞相高官們推舉人才的方式,那麼薦舉便是中層官員推薦人才的方式。現職的官員不僅可以薦舉他人擔任同級別、次一級別的官吏,甚至還可以推薦成為比自己高一級別的官吏。
這種給自己找上司的行為,也是很厲害。不過薦舉也有缺陷,那便是如果你薦舉之人犯了罪,你便會受到牽連,基本上都會被免除職位。所以這條一直很慎重。
戰功:根據秦律,就連奴隸和賤民都可以拼接戰功封爵,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印象中秦朝首重軍功的原因,因為這是貧苦群眾最快、最直間的步入貴族的方式,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