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咸陽城太過於發達,導致很多地方的人向這裡聚集,這並不是一個好現象。

因為就現在的情況來說,咸陽城周圍就已經有無數的流民聚集。

扶蘇如果不給他們提供工作或者飲食的話,這些人就是社會的不定因素。

所以扶蘇決定在保證那些流民的基本生活條件之下,要給他們派到運河工作或者到南方開發。

他一定要疏解首都的擁堵。

自己推行的農業技術改革和農業合作社制度,只解決了一部分農民無地可種的問題。

不過還有一部分懶人和聰明人,他們現在已經成了新的社會問題。

這些流民通通聚集在咸陽都市圈的周圍幾座大城市。

計劃一旦確定,下一步就是落實。

蕭何和陳平開始向各部門佈置任務,大秦帝國最高官員之間,只是為確定扶蘇的決策而已。

具體操作都是由他們向下分配,大學院和文殊院的一些部門現在全力開動了起來。

尤其是大學院,找到一批懂得地理學和水利學的人對運河的規劃進行科學的論證。

那些人在研究院裡每天都在對方案進行完善和討論。

有的時候甚至會激烈的爭吵。

這裡面最忙碌的是扶蘇親自任命的專案組組長祖小曼。

和她的哥哥不一樣,祖小曼非常擅長於協調各方關係。

她是一個女子,還懂得技術,而且還了解這些搞技術人的思想,所以扶蘇便把她從大學院的教師隊伍當中請了出來。

直接把祖小曼安排到運河專案小組裡,負責跟蹤運河規劃和設計。

這個大運河計劃歷時十分的漫長,大概有五年時間。

和祖沖之的蒸汽機計劃一同進行。

整個大學裡現在已經變得熱火朝天,所有的學生經過扶蘇的講解之後,現在格外重視理論基礎的研究。

學習機關和機械的學生和研究自然地理的學生,現在分別跟著祖沖之和祖小曼。

扶蘇還下詔書說,此次參與兩項計劃的所有學生和教授都會得到獎金賞賜。

那些以賺錢為目的的窮學生們,聽到皇上會對自己進行賞賜,便紛紛拿出一百分的力量瘋狂的學習和研究。

而那些家裡家財萬貫的貴族子弟,更是名正言順的搞起了,他們喜歡弄的一些機械裝置。

畢竟現在皇帝大力發展技術,推崇工匠精神。

雖然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可是他們知道大學裡的文科院能當官,可現在理科院是能發財的。

這給很多人一個新的路。

在古代的時候,能吃飽飯的農民想要讓家裡光宗耀祖,只有一條路就是讓他透過科舉成為官員。

這被稱為祖墳冒青煙一般的家族幸事。

而且他們還認為想要發財就要當官。

給國家做事只有這一條路能夠獲得大量的金錢。

可是扶蘇現在給了他們另外一個通道,就是在大學院裡為國家搞發明創造。

參與國家的大型技術專案,可以名正言順的拿國家的錢。

這個錢不像當官貪汙來的錢,那可是要掉腦袋的。

什麼時候清算,什麼時候要你的命,是看皇上的心情。

可是搞發明創造卻不一樣,那可是皇上名正言順的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