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聽聞扶蘇皇帝要對經濟進行改革變法,而且屢次派王綰的手下前來審計之前的國庫賬目。

這都讓這位前勵志典範心驚膽寒。

不過好在後來朝中出了大事兒,注意力被轉移,他有更多的時間整理賬目。

只是幾次覲見右丞相蕭何提及此事,蕭何都是顧左右而言他。

這讓張明始終覺得心中不踏實,有種早晚要出事兒的感覺。

直到今天,在早朝上,扶蘇皇帝還問了自己關於軍餉的派發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節約。

徵求了自己對於軍隊獎賞改革的相關意見。

他當時為了表現自己,還侃侃而談,大抒己見。

後來就隨著大隊人馬來到了皇家狩獵場,大秦自然保護區。

他親眼看到自己的皇帝那英姿颯爽的雄姿,在馬上馳騁。

那氣勢絲毫不次於身邊的飛將軍李廣。

這都讓他覺得跟著這位皇帝實在是很幸運,也很踏實。

也對自己之前的一些行為感到由衷的愧疚。

他有心把自己貪汙的那些國庫資金都交出來,但是始終得不到蕭何的暗示。

那個蕭何在張明眼中,就是自己的師父,而且一直以為蕭何也是以此自居。

在朝堂中,像他一樣出身普通人家能夠在近幾年進入九卿之列的官員。

無一例外,都是科舉派,也都是蕭何一手提拔的。

他們把持著大秦帝國的方方面面,每逢每個月的月圓之夜,還要聚在一起飲酒賞月。

明面上是在一起聚會,實際上是在一起分贓。

丞相蕭何雖然每次都不參加,可是張明每次都會準確地把蕭何的意思傳達到每一名科舉派官員的耳朵裡。

所以在科舉派官員眼中,張明這個太中大夫的三品官,在一段時期裡堪比一品丞相的權利。

所以太中大夫張明一直自我感覺良好。

他望著那晴朗的天空,覺得自己的大秦天子扶蘇向來推行仁政

大概是看在自己工作能力還可以,已經放過了自己。

即使是今天的皇帝扶蘇所有的舉動都讓人匪夷所思。

可是張明依然覺得大概只是皇上突發奇想,想要展示武功罷了。

狩獵以後的這個幸運抽獎活動十分令他覺得新奇。

他覺

(本章未完,請翻頁)

得這個活動大概是喜好發明的扶蘇皇帝,為活躍朝堂氣氛而新創新的一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