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九江郡一案判決(第2/2頁)
章節報錯
扶蘇沒有理會蒙毅,直接對著王館問到:“丞相對此事怎麼看?”
王館在就在心中打好了腹稿,對於扶蘇的發問,直接說道:“這恆山郡郡守荊暨與其侄子荊贊,行事如同反叛,當夷三族。”
“至於九江郡郡守鳳勘,此人倒是有些能力,但是目無法紀,當以重罰,以告誡百官!”
這樣的行事,既符合律法,又能告誡世人,是比較符合扶蘇的想法的。
扶蘇頷首,算是認同了這件事的處理方式,又問道:“關於御史監管之事,三位怎麼看?”
問是問三位怎麼看,但實際上御史大夫蒙毅現在屬於犯了錯的狀態,自然是沒有話語權,而太尉王尚,一直都不會插手朝政之事,所以也不會多言,說來說去還是隻有王館一個人回答。
王館思索了片刻然後說道:“當是嘉獎九江郡御史衙門,然後派人查處恆山郡御史衙門。”
這樣的方案中規中矩,但明顯不是扶蘇想要的答案。
扶蘇平靜的說道:“朕一直覺得,如果一個地方的官員出了問題,那麼大機率是哪裡的土壤出現了問題,又或者是朝廷的方針出現了問題……”
這!王館都不好接話了,事實上陛下說的都對,但是很多事情是不可避免的,
在大秦時期官員多是推舉制推舉出來的,所以其中難免就有很多裙帶關係,甚至只要你的家族存在的夠久,在地方的影響力夠大,是可以和朝廷的官員相抗衡的。
至於朝廷的方針,倒是可以想辦法的。
“請陛下計。”
扶蘇明白,想讓土壤變好,就得讓各地的豪族變得沒有影響力才行,豪族之所以勢力龐大,不過是因為他們掌握了百姓生活所需的資源,讓百姓不得不聽從他們的意見,所以他只要能從其他地方提供給百姓資源,就可以把豪族的影響力減低下來了。
至於朝廷的方針!
“朕覺得,如果各地的御史做不好本職的工作,必然是沒有監管的力量導致的,所以朝中應當定期的派出御史去各地巡視御史的工作,如果有查出問題的,就應該直接處以嚴判!”
這樣的制度聽起來確實挺好,三公自然沒有反對的藉口,關於如何具體操作,到時候讓御史衙門出一個章程極好。
扶蘇最後還是沒有處罰蒙毅,一方面是出於仁義的方面考慮,這樣的事情真的不能怪罪在蒙毅身上,一個部門那麼多人,誰能真正的管住每個人都不出事?
另一方面也是在考慮一件事,蒙家一直都是自己的鐵桿支持者,無論是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要好好照顧的。
因為這樣一件小事兒生了間隙,這樣的事真的有人會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