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這邊也發生了挺大的變化的,張程川從陳夏月這邊拿回去的東西也是讓華國改變了不少,雖然米果樹、麵包果樹和饅頭果樹才剛剛種下去兩個月的時間,還需要幾年的時間才結果,但是高產的紅薯土豆玉米已經種下去了。

畝產萬斤的紅薯和土豆,畝產幾千斤的玉米,這些對於60年代來說的確是非常不錯的東西了。

當然陳夏月也給張程川弄了不少雜交水稻的種子給他,即使現在21世紀大家比較少種雜交水稻了,可60年代卻是不一樣的。畢竟21世紀的糧食還是挺豐富的,而60年代畝產上千斤的糧食真的很少。

陳夏月將雜交水稻交給張程川,這個畝產兩千多斤的最新的雜交水稻品種給了他之後,張程川就交給上邊了。

當初給張程川種子的時候已經是八月份了,八月中旬的時候這個時候北方基本是不種水稻的,所以只能是給南方那邊種植。但是實際上南方在八月份的時候,也差不多是插秧的時候了,育苗太晚了不行。

但是南方還有種植基地,所以這批雜交水稻是交給南方基地那邊種植的,看看它的產量是不是真的能夠畝產兩千多斤。

陳夏月給的這批雜交水稻的種子挺多的,大概能夠種植幾百畝地,這樣的話這批水稻豐收也算是解決了一部分的糧食問題。

雜交水稻是不能留種的,陳夏月也沒管那麼多,還是讓那邊的專家們自己研究研究吧,她能夠幫助的不多。

桂省,雲河大隊。

“程嶽娘,你家阿川又給你們送東西回來了?”大隊上不少人都很羨慕張德平夫妻,畢竟兩個兒子都有出息,時不時地給他們送錢送東西的,讓他們老兩口在家裡都能夠過得好。

雖然兒子不在身邊,可是閨女卻能夠時不時地回來看看,而且兒子們孝順經常送東西,這就讓很多家庭條件比不上他們家的人看著特別的羨慕。

當然也有些人是覺得張德平他們過得好又怎麼樣?兒子有出息又怎麼樣?兩個兒子都不在身邊,閨女也都嫁出去了,就他們來兩口孤零零的留在家裡,有什麼好羨慕的?

但是這些也只是酸言酸語而已,他們怎麼可能不羨慕呢?不羨慕的話也不會說出這種話來了。

劉桂英看著兒子寄回來的幹米粉、泡麵,還有一罐罐的魚罐頭和辣醬,心裡特別的慰貼。

“也不知道阿川在首都那邊過得好不好,這些可都是好東西,他都給咱們寄過來了,他自己也不知道有沒有的吃。”劉桂英一邊收拾東西一邊跟身邊的張德平說道。

“阿川不是沒有分寸的人,他既然給我們寄這些也會給自己留一點的。”張德平微笑著說道。

“我就是擔心東西不多,這小子為了孝敬咱們把自己的那份全都給寄回來了,他自己倒是沒有的吃了。”劉桂英說道。

她家的孩子都是好孩子,當兵的張程嶽平時也會給家裡寄東西回來,結婚了以後也會分一點錢每個月就寄回來給父母。而張程川雖然上學了,可是卻很努力也會想辦法賺錢,然後時不時地買東西或者是寄錢回來給家裡的父母。

張德平和劉桂英都很心疼自家孩子,都讓他們自己留著錢吃好喝好,自己照顧好自己就可以了,他們老兩口還很年輕能夠自己養活自己。

但是兒子們不聽,他們雖然還是很擔心兒子,卻也很欣慰兒子們時時念著他們這當父母的。

“阿川老是寄錢寄東西回來也不知道給自己留點,他都已經21快22了,還沒物件還沒結婚呢。”劉桂英嘮叨道。

“行了行了,咱們家阿川現在在首都那邊呢,到時候肯定能夠給你找一個不錯的兒媳婦。”張德平心大,兒子都那麼有本事難不成還找不到婆娘嗎?

像他們大兒子那不是在部隊那邊自己找了個婆娘?雖然因為工作原因不能在他們夫妻倆跟前盡孝,但他們老兩口又不是老得不能動了,不需要兒子兒媳婦前前後後的伺候。

劉桂英還是很擔心兒子,不過還是將東西整理出來然後給公婆那邊也送過去一些,當然其他幾房的也送了一些。畢竟都是一家人,她家兒子們都不在家,女兒也嫁人了,以後有什麼事都得靠這幾房的親戚幫襯著,她還是很清楚不能吝嗇的。

張程川送回老家的東西到家了,首都那邊的改變也挺大的。

張程川他們從陳夏月那邊拿到了汽車發動機的資料,有一些是21世紀那邊的,還有一些是末世23世紀那邊的資料,他們現在人手充足所以已經研究出了一輛很不錯的汽車了。

張程川他們研究出來以後就沒管那麼多,這汽車發動機和汽車的生產以及以後的銷售也不關他們這些研究員的事情,他們只需要做研究就可以了。

而第一輛自主研究出來的汽車當然是給領導們的,取名為華夏牌的汽車給了領導們開出去。

兩個月的時間,首都這邊的發展是真的挺快的,食品廠逐漸的擴建,然後出口的也越來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