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加更七天,都忘了打賞加更到哪裡了,明天按照順序重新來吧,每個朋友都不會漏掉,感謝大家的支援】

楊牧雲看著河裡的魚,正如蛙人所說,密密麻麻,無窮無盡,入眼所見全都是魚的脊背。

踩著魚背都能從河這邊走到河那邊——這話一點都不誇張。

只是沒人這樣做,因為河裡偶爾能看到一些長相奇特的海獸,潛藏在魚群中向上遊行進。

看到這一幕,楊牧雲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大馬哈魚,一種溯河產卵泅遊魚類,幼魚在海洋裡生活3—5年,通常4齡達到性成熟,成熟後回江河產卵。

只不過眼前魚群各種長相的都有,絕對不止一種。

難道都是回江河裡產卵的?

楊牧雲不知道答案,也沒有心思去琢磨。

北地很多種族都知道漁汛的事情,卻從來沒有心思跟著魚群跑到上游去一探究竟。

沒辦法,活著就已經耗盡所有時間和精力了,根本沒有心思去琢磨那些與吃飽肚子無關的事情,瞎琢磨是吃飽了撐的閒的沒事幹的人才會做的事。

不過看著河流中一路前進從不回頭的魚群,楊牧雲驀地想到遊戲裡那些無知而又勇敢的小兵,沿著既定的路線勇往直前,直至勝利,或者死去。

在前進的同時又給沿河兩岸的生靈送來了大量的營養,讓這些動物能夠吃飽喝足,為過冬囤積食物。

如此說來,漁汛還真是世界給這片土地最美麗的恩賜。

所以,楊牧雲也加入了抓魚的隊伍中。

哥布林用弓箭綁上繩子,箭無虛發,每次都能射中一兩條魚。

牛頭人、象頭人和豬頭人就是拿著漁網、網兜捕撈,一網下去就是大豐收。

龍戰士施展龍爪手,不斷往岸上拋魚。

剛剛歸附的狼頭人則專門負責噴吐寒冰,將捕來的魚兒封凍起來,免得鮮味流失變臭。

捕魚最有效率的還是蛙人,蹲在岸邊,舌頭一彈就能捲到一條魚。

之前蛙人只敢捕捉小魚,可是得了大威天龍,變得筋強骨壯,舌頭也增大增粗增強,以前不敢碰的大魚也敢舔一舔了。

可要說最效率的,還是楊牧雲。

使用雷電規則凝聚一團閃電球,然後往魚群最多的地方一砸,下一瞬就有大片的魚翻著白肚冒出來。

看到周圍人們震驚的目光,楊牧雲咳了咳,“看什麼看,沒見過放生電的嗎?撈魚,趕緊撈魚!”

岸邊還有其他獸頭人組隊捕魚,大家都忙得熱火朝天,誰也沒心思羨慕別家的魚簍,畢竟有那垂涎的功夫都能撈十條魚了。

一邊撈魚一邊往部落裡送,從白天干到黑夜,魚群非但沒有減少反而變得更加密集。

岸邊撈魚的隊伍換了一批又一批。

大大小小的隊伍都捕捉到了超多的魚獲,現場吃了一肚子不說,還手提肩扛人抬。

現在的問題不是能不能捉到魚,而是捉來這麼多魚怎麼帶走,帶走又往哪放,怎麼放。

聰明的獸頭人都知道風乾、燻幹,便於長期儲存,有些底蘊的大部落還在山洞裡挖有冰窖,用於長期儲存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