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路在何方(第1/2頁)
章節報錯
楊牧雲知道拉璽在拿這個例子說“錢”的事,後面發生的事不用想也知道,畢竟自己現在正經歷的就是這個階段。
拉璽達不是為了聽楊牧雲回答,因為她對答案一清二楚。
“信徒們不用再把自己披荊斬棘採集的果子、拼著性命換來的獵物獻給神明瞭,只用跪下去唸叨幾句就行了。也不用踏遍千山萬水,擊殺無數毒蟲猛獸來到神明面前膜拜,而是隨時隨地都能祈禱。神明也不用面對一堆無用的肉食、果子、陶器發愁。大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於是,宗教繁榮、文明昌盛,諸神林立、萬國爭雄……”
拉璽達用詠歎的語調描述了一片輝煌的場景,然後似笑非笑的問道:“一切都很美好,是吧?”
楊牧雲沒有說話。
因為他已經知道了答案。
以往,人們向神明獻祭,雙方是面對面的,是平等的,即便信徒願意跪下去給神明磕幾個頭,神明也是坐在地上承受,而不是坐在雲端上。
信徒敬神明才抬高了神明,而不是神明生來高高在上。
可是有了信仰這玩意以後,信徒再也見不到神明,神明既不坐在地上,也不坐在雲上,而是到了人們無法企及更無法想象的高度。
神明對信徒也不再是有求必應,因為信徒的奉獻以信仰來衡量和計算,每一個願望背後都有了明碼標價,神明沒有回饋,那就說明信仰不夠。
如果有十個信徒,一千個信徒,甚至一萬個信徒同時許了相同的願望,連明碼標價都不用了,一個個排隊吧,價高者得。
信仰之力和錢一樣,都是把原本簡單的“一物換一物”複雜化,無數彎彎繞繞之後令交換雙方都覺得自己得利。
拉璽達突然笑了,笑了好幾聲之後才說道:“信仰這個體系一直都有紕漏,只是紕漏很小,沒人注意到。直到有一天……”
又是在一陣笑聲中,拉璽達講述了一個古老的傳說。
有兩個繁榮、富強的國家,他們是同一個神明的信徒,有一天,兩個國家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然後同時動員國人,準備戰爭。
這時候,雙方的國王獻上自己所有的財富、土地、物產,甚至血祭,向神明祈禱,保佑自己的國家獲得勝利。
結果,神明回答說:你們先打一架,誰贏了聽誰的。
這個故事很簡單,沒有任何笑點,普通人聽了甚至會覺得無聊。
可是拉璽達一直在笑,不停地拍打地面,根本停不下來。
因為真的很好笑。
那位神明成了眾神時代第一個隕落的神明,也成了後來所有神明引以為戒的反面教材。
所有神明都在自己的教義中加入了仁慈、善良、正義、和平等要求,並且不斷打補丁升級版本,然後又有一部分神明受不了或者看不慣,走向另一個極端。
拉璽達終於笑夠了,喘著氣坐起來,然後將一枚石子向上丟去,等石子落下便再次向上丟。
幾次之後,楊牧雲又想起拉璽達之前教導自己的話。(可以回看41章:全靠忽悠)
“拉璽達女士,我明白了。”
拉璽達點了點頭,語重心長的說道:“聰明的野蠻人,這世上有很多規則是源自世界,亙古存在的,比如天空、大地、海洋,又比如水火光暗,也有很多規則是某些神創造出來的概念,比如錢,又比如信仰。”
楊牧雲突然問道:“拉璽達女士,您信仰的是什麼呢?”
拉璽達愣了一下,隨即傷感的轉過頭去。
“野蠻人,不用關心我的信仰,你只用記住一件事:下位神屈從規則,中位神利用規則,上位神掌控規則,而主神……需要創造規則。在規則之內,你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是盲從,而在規則之外,你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巔峰!”
拉璽達起身離開,頭也不回的說道:“既然你已經開始思考了,那就索性想清楚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