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聖明,威加四海,趙國百姓皆受陛下恩澤,邊關敗退,絕非陛下之過,懇請陛下收回成命!”秦國公文嶽老眼含淚道。

皇帝陛下準備下罪己詔,這是國之大事,他們這些臣子,也是無地自容,心中悲憤萬分。

張存中也是沉聲道:“陛下,邊關危急,將士們仍感念陛下之恩,浴血殺敵,將敵國賊兵阻擋在國門之外,這是陛下的恩典,臣懇請陛下收回成命。”

張存中身旁不遠處,一位鬚髮皆白的老臣也是悲愴道:“懇請陛下收回成命!”

“懇請陛下收回成命!”

滿朝文武齊齊喊道,長跪不起。

趙玄清見此,連忙道:“諸位愛卿,快快請起!”

只是,滿朝文武依舊跪在地上,未曾起身。

“諸位愛卿……”

趙玄清長嘆一聲,道:“此事便暫且延後再議吧,諸位愛卿皆是憂國憂民之人,倒是讓朕無言以對,快快請起!”

滿朝文武這才緩緩起身,臉上悲愴之色依舊難掩。

“可是,這邊關戰事,又該如何解決?”趙玄清嘆息道。

滿朝文武再度相顧,隨即,那位鬚髮皆白的老臣走上前來。

“陛下,邊關戰敗,我趙國境內饑荒四起,民生凋敝,這……”

老臣沉聲道,“這隻怕是上天給趙國的啟示,必是有冤案未得昭雪!”

老臣話音落下,滿朝文武皆是緊盯那位老臣,大殿陷入一片寂靜之中。

“十六年前,羽卿華羽妃謀害皇子,意圖謀反一案,至今依舊疑點重重,羽妃賢良淑德,或許有天大冤情,只怕得重新翻案!”

老臣再度說道,聲音蒼老,卻帶著一股難以形容的雄渾。

朝堂之上,滿朝文武都是神色驚動。

十六年前羽妃謀害皇子一案,在案件判定之後,所有人對此案便都是三緘其口。

此案牽扯極大,絕不是表面上那些。

對此,他們都是心知肚明,自覺地不提那件事。

唯獨眼前這位老臣,右相林文升,對此事一直謹記在心。

他是老臣,又一心憂國,即便皇帝趙玄清,也都拿他沒辦法。

“右相!”

這時,一道身影自滿朝文武中走了出來。

他看了林文升一眼,神色陰沉。

“羽妃一案,如今已過了十六年之久,證據確鑿,哪裡有什麼疑點?”那身影聲音堅決,“而今趙國邊關危急,正是我等臣子為國分憂之時,右相大人卻提及此事,這可不是什麼解決邊關之策吧?”

“右相還在此時,說這些怪力亂神之語,莫不是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