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所謂的一點是王導說的,事實上王導寫的劇本,拿過幾次重量級獎項的最佳劇本,他所執導的那部拿下柏林金熊獎的電影,劇本就是他與另一位編劇共同創作。

所以,在經過這樣的王清源的教導,江棠也多少沾染了一些類似的思想,比如在演員之餘,也想試試導演的角色。

她就像是踏進新奇世界的孩子,才好奇沒有徹底消磨前,她願意抱著這份赤誠無止境地探索下去。

抱著這樣念頭,江棠在關於導演的學習上格外認真,也想找個實踐機會。

在《懸疑家》劇組裡,王清源就曾手把手地帶著她看整部電影的拍攝過程。

那感覺很奇妙,誰能想到一部完整流暢的電影,其實是無數零碎的鏡頭組裝起來的,它也遠沒有旁人以為的妙趣橫生,反而因為不斷重複而顯得枯燥。

但江棠在裡面找到了樂趣,也迫不及待地想要親自上手執掌攝影機,看看用自己的手拍出來的電影世界會是什麼樣子的。

江棠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加入某個劇組從副導演開始做起,這聽上去很容易,演而優則導在電影界也是屢見不鮮,還出過好幾個轉型成功的演員例子。

但是放在江棠身上,幾乎能預想到的局面是——

江棠進組當演員,劇組成員會熱情地舉雙手雙腳贊成。

但是要說當副導演,那這些熱情笑臉會以最快速度降溫。

這背後原因很簡單。

江棠太年輕。

二十出頭的念頭,突然說要當導演,九成九的人都會將這看作是玩票。

江棠又實在不想為了嘗試,就硬砸錢拉著一群面和心不和的人呆在一個劇組。

可以,但是沒必要,也沒有意義。

也是因為這樣,高越問起江棠接下來的工作安排時,她都是沉默以對。

因為她在等一個合適的時機,一個可以供她大展拳腳的機會。

就在這時,秋寒自投羅網地撞上來了。

秋寒和她有個共同點,那就是他的年輕,在眾多名導裡絕對屬於最年輕的那類。

那些成名已久的大導名導,通常對劇組的控制慾很高,也不一定會容忍江棠在裡面指手畫腳,傳出去就是江棠耍大牌。

但是秋寒不一定,他年輕,思維跳脫,容易接受新的想法,無論從什麼方面來說,他都是江棠可以合作並且學習的最佳目標。

要是江棠不抓住這次機會,都對不起秋寒的良苦用心。

“噗。”

“笑什麼。”

江棠垂眼瞥著笑噴的西澤爾。

“沒有,就是很想知道秋寒現在是個什麼感受。”

------題外話------

補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