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殺和動手殺是兩回事!”新任副組長冷冷道,“還有,你敢保證陳峰說不知道當年孤兒院的事,就是真的不知道嗎?萬一他一直都記得,還很愧疚,那他五年前對犯人的偏激態度也就可以說得通了。”

小組內一片沉默,所有的警員都不說話了。

他們都知道,新任副組長的推斷才是最合理的。

而就像是為了佐證對方的推斷,趙馮生兇案現場附近的必經公路監控影片分析結果出來了,他們沒有找到阿寧的蹤影。

但是,監控影片裡卻有陳峰開車經過的畫面,時間就在他離開醫院後不久,這也意味著陳峰很有可能和陳寧見面了,兩人說不定成為了共犯。

不論如何,陳峰的嫌疑度都在直線上升,調查小組所有人都意識到,他們不能再把陳峰繼續當成同事或者夥伴,他們不僅要站上對立面,還有可能會……親手抓捕陳峰。

另外,此時的他們也還有疑惑,《血色孤兒院》裡的罪魁禍首院長和商人現在都死了,為什麼還沒有停止連載呢?

故事沒有停止嗎?陳寧還沒有打算結束她的殺戮嗎?

女警突然開口:“不對,你們忘了,對孤兒們造成最大傷害的人,不是院長和商人,而是……”

那些被院長和商人行賄的大人物,一切罪惡的起源和根本,因為藏身在黑暗裡,導致一直沒有人意識到他們的存在,總把注意力放在院長和商人身上。

調查小組所有人都恍然大悟,可問題是這個人是誰?或者說,這些人有誰?

沒人知道。

一直關注著《血色孤兒院》連載的組員突然說:“陳寧釋出最新動態了?”

大家全部湧了上去:“是更新了最新章節嗎?又有誰死了?”

年輕組員搖頭:“不是,陳寧釋出了公告,說是要大後天更新結局。”

年輕組員滑動著游標,最新宣佈大結局的公告下面還有各路網友留言。

或許是因為在網路上人們的本性往往暴露得更明顯,所以這些留言堪稱是眾生百態,有問作者是不是真的殺了人的,有問當年孤兒院真相的,也有譴責作者殺人者恆殺之的,還有安慰作者希望能拜託陰影早日自首的,最可笑的是居然有人在下面留言讓作者把所有人都殺光,典型的報復社會分子。

調查小組無暇去在意這些人的留言,他們更關心陳寧突然發的這章公告。

《血色孤兒院》自連載起就備受關注,剛開始是因為過人的情節和情感渲染力,後來是因為牽扯到真實案情以及作者有可能是個連環殺人兇手帶來的獵奇心理。

的人非常多,但是作者也就是陳寧從來更新不穩定,也許一天會更兩三章,也許幾天下來一章不更。

不過這本書裡的內容有個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前面部分都是寫的已經發生過的事情,就像是陳寧在用寫的方式記錄自己的復仇過程。

這是她的第一次預告,說是預告,不如說更像是宣戰,以及向警方的挑釁。

具體時間,大後天;具體物件,未知;具體地點,未知。

怎麼破解迷局?

“我們之前圈定的和趙馮生可能存在交集的大人物名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