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火收回體內,丹爐的溫度降下來,三小堆白色粉末躺在裡面,這便是失蹤的三顆聚氣丹。

凌劍看了一眼,未做多想,收斂心神,盤坐下來,開始回顧這次煉丹的所有細節。

煉丹不易,一氣呵成,難能可貴。

三日之後,凌劍吐出一口濁氣,站起身來,整個人精神煥發,露出了會心的微笑,收穫無疑是巨大的,至少丹道已入門。

丹道之難不亞於武道,若是沒有武火,想要煉丹,靈魂之力必須非常強大。

腦海中的魂心要如何成長呢?丹心,吸收靈氣;武火,吸收獸火;魂心,該當如何?

凌劍靜悟三日,所思遠不止於丹道,目前的實力,出一爐丹至少要恢復一日,靈魂之力難以為繼。

修煉無歲月,日復一日,煉丹的技藝越來越純熟,魂心在煉丹中明顯壯大。

三個月後,凌劍精神飽滿,走出麒麟客棧到時候,特意扔了一顆上品聚氣丹給掌櫃,然後走進傳送陣。

傳送陣的奇妙令人費解,石頭城的傳送陣直傳劍州城,兩城相隔千里,可是不到五個呼吸,凌劍便到了劍州城。

劍州城是一座大城,不過沒有臥龍武城的規模大,城裡非常繁華,格局上倒是跟武城差不多。

凌劍在城中逛了半天,沒有發現異常,倒是有個劍道強者的尊號留在腦海中,城中到處傳頌的傳說級人物,東華劍仙。

東華劍仙出自東華宗,原本只是宗門的雜役弟子,入宗七載,默默無名,卻在萬族武道大會上驚豔全場,那一年他十五歲。

劍為媒,戰力無雙,一戰成名,天下誰人不識君,十年之後,成就劍仙之名,尊稱為東華劍仙。

東華宗此後一飛沖天,一劍撐起一個宗門,東華之名,在大陸流傳,東華宗一度更名為東華劍宗。

悠悠歲月,滄海桑田,時光的力量,改變了一切。

昔日的東華劍宗如今失去光環,在東華劍仙的餘蔭下苟延殘喘,東華劍宗更名為東華宗。

東華宗沒有了劍,宗門弟子不過數百人,宗門強者不過武皇境界,之所以存於世間,全仰仗悟劍石,劍廬兩處劍仙遺蹟。

劍廬是東華劍仙在宗門的住所,從雜役弟子到天下無雙,這間屋子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輝煌,有著非凡的意義。

傳聞東華劍仙在世間留下最後三劍,蘊含劍道真意,東華宗旁邊的荒山上立著一塊錐形巨石,便是最後三劍所為。

這塊錐形石歷經風雨,巋然不動,時至今日,是東華宗的象徵,更是天下劍道的象徵。

八千年前,慕容白在錐形石下靜坐七天七夜,悟出劍道真意,成就劍聖威名,此後荒山被命名為東華山,此石被喚作悟劍石。

悟劍石下方圓十里,形成了一座巨大的廣場,不斷有劍道武者慕名而來,只為一睹昔日劍仙遺蹟的風采。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東華宗,山門大開,張燈結綵,喜氣祥和,從山腳到山門,山道兩邊整整齊齊的各站著十五名青春少女,場面很是隆重熱烈。

三道洪亮的鐘聲響起,山腳走來三三兩兩的武者,男女老少,成群結隊,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有一個共同點,劍不離手。

人群中,有一少年,身披黑色斗篷,內裡穿著長袍,提著一把用布捲起的劍,來到山門口。

“一枚上品靈石,謝謝!”

山門口,一男一女兩個小孩望著少年,目光清澈,聲音清脆。